7/15/2010

張國頌醫師:夏日高溫如何避免熱傷害?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台灣的夏天異常炎熱,各大小醫院急診室,常擠滿了曬傷、熱衰竭、熱中暑的患者,而歷年衛生署彙集全國醫院的急診即時資料,也顯示,當氣溫持續升高,預期熱中暑的人數,就會持續增加,盛夏的熱傷害,有可能會致命,不可小覷。


夏日熱傷害,主要指的是因為環境高溫、高溼度所造成的傷害,對於體溫調控能力較差的老人家、心跳快又體表散熱面積較大的小孩子來說,即使待在家不出門,根本沒有曬到太陽,也有可能因氣溫過高、疏於照顧而有生命危險。建議盡量要使用冷氣、電風扇來散熱,同時一定要適當補充水分、留意身體變化。到底該如何避免夏日熱傷害?以下是張國頌醫師的問診。


Q:夏日熱傷害,有哪些高危險群?


A:除了老人家及小孩外,目前臥床、癱瘓,曾經中風、頭部傷害,目前正在服用瀉劑、利尿劑、抗痙攣(常用於治療癲癇)或抗乙醯膽鹼藥物(常用於治療帕金森氏症)的人,較容易發生夏日熱傷害。另外,正在激烈運動的人,如:跑步,因運動會產生體熱,約在攝氏二十八度左右,就有可能產生熱傷害。


此外,若氣溫超過攝氏三十三度以上,在戶外活動超過兩個小時,即使是一般健康的人,也有可能發生熱傷害,一定要適當的補充水分,大量流汗後,則要補充電解質水。倘若氣溫超過攝氏三十八度以上,就建議不可在戶外跑來跑去,盡量往有遮陽的地方避暑。


Q:常見的夏日熱傷害,有哪些?


A:大致可包括熱疹、光害、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熱疹,又稱熱過敏,指的是日曬、流汗,就會長紅疹。光害,則是指強光造成的熱傷害,如:曬傷等等。


熱痙攣,主要是在溼熱的環境中,激烈運動造成區域肌肉的電解質失衡,引起肌肉明顯的抽筋、疼痛,如:騎自行車、跑步,易造成腳抽筋,划船易造成肚子的腹肌抽筋等。


熱衰竭,在高溫或在空氣流通不良的環境下,身體的水分、電解質持續不斷的揮發,但又沒有得到足夠的補充,心跳越來越快、呼吸越來越急促,身體開始覺得虛脫、非常不舒服、頭暈目眩,很想要躺下來休息;明明是被曬到快熱死,但體表的微血管,卻持續收縮,一直冒冷汗,出現類似休克的症狀,若沒有趕快休息,還持續曝曬,有可能進展到熱中暑。


熱中暑,則是身體嚴重脫水,沒辦法再靠體內水分散熱,身體的中心體溫飆升,全身皮膚一下子就變紅變乾,完全流不出汗來,體溫會一直升高,有可能超過四十度,嚴重時,會意識昏迷,有時會被家屬誤認是中風。


Q:什麼情況該掛急診?應留意什麼?


A:熱衰竭,因有可能進行到熱中暑,有致命的危險性,建議熱衰竭、熱中暑,都應該送急診,但要特別注意,送醫前,千萬不要用酒精拭浴,幫患者散熱,因有可能造成皮膚周邊血管的急速收縮,對病情並沒有幫助。此外,因熱中暑而導致發高燒,也不建議吃退燒藥,因中暑是體溫的調節中心受傷,中暑時,即使吃退燒藥,也無法退燒。


此外,小朋友因為皮膚又薄又細緻,很容易曬傷到燒燙傷二度的程度,讓皮膚刺痛、起水泡,可先用沖冷水降溫,減低局部疼痛,若曬傷面積較大,建議應立即就醫治療。


報你知:吃含維他命C蔬果有助防曬

全球氣溫普遍增加,夏天一年比一年熱,但日常生活及工作,不太可能因高溫完全停擺,每個人都要去學習如何與高溫的氣候共處。而且不只是外出要留意補充水分,即使是留在家,一樣得預防室內的熱傷害,可以噴些水霧、吹電風扇、開冷氣,幫助空氣流通及降溫,並要時時多喝水,讓身體保持足夠的水分來散熱。


夏天外出,可善用避暑措施,做好防曬及多補充水分,來減少熱傷害。除了兩小時補充一次具防汗功能的防曬乳外,衣物方面,可以戴帽子,以及穿著有抗UV、淺色、通風的長袖及長褲;食物方面,可多補充小黃瓜、小番茄、哈密瓜、胡蘿蔔、甜椒等富含維他命C的蔬果,可同時補充水分,也兼有防曬的效果,可減少曬傷的機會。


戶外活動,切忌在烈日當空時,在陽光下連續活動,同時,要避免待在沒有空調的車子裡,因車內的溫度,往往比戶外更炙熱。一旦出現熱傷害的初期徵兆,如:頭暈目眩、冒冷汗,就必須馬上休息,找蔭涼處休息,補充水分,千萬不可逞強。倘若熱中暑、昏迷,未及時就醫,有可能致命。




延伸閱讀:5大常見夏日熱傷害

熱疹

症狀:日曬或流汗部位起整片突起的紅疹

處理:避免搔抓,在有熱疹位置,噴水降溫、冷敷,移至蔭涼處

光害

症狀:曬傷而發紅、灼熱感,甚至起水泡

處理:以燒燙傷的處理方式,沖冷水降低熱效應,再視情況送醫治療


熱痙攣

症狀:激烈運動的部位出現抽筋、抽痛

處理:放鬆肌肉,以運動乳膏按摩,將肌肉放鬆,即可紓解


熱衰竭

症狀:心跳快、呼吸急促、冒冷汗、虛脫

處理:移至蔭涼處,將腳墊高,擦乾身上的汗,噴霧、吹電風扇,補水,且應送急診


熱中暑

症狀:高燒、不流汗、皮膚乾紅、意識昏迷

處理:馬上送急診,送醫前,當心患者嘔吐,要保持呼吸道的通暢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名醫問診專欄


  諮詢專家  

張國頌醫師

曾任:馬偕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 

現任:馬偕醫院急診醫學科資深主治醫師 

專長:急診醫學、毒藥物醫學、環境醫學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