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樹下繪本
你曾經睡到半夜,痛到醒過來嗎?你會因此向爸爸媽媽或師長求助?
正在快速長高的小朋友,有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叫「生長痛」,好發於6歲以上,發育中的學童及青少年,有可能出現夜間疼痛。但從骨頭長出來的骨腫瘤,一樣也會有夜間疼痛的症狀。往往是回到家,晚上九點、十點準備要睡覺,躺在床上突然痛起來,也有可能已經睡著,還會痛到醒過來。
中華民國骨肉癌關懷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臺北榮民總醫院骨骼肌肉腫瘤治療暨研究中心主任吳博貴醫師指出,「夜深人靜,小朋友說到膝蓋痛,大家通常會想到的是『生長痛』或是打球、運動傷害,很少有人會想到是骨腫痛。那兩者有什麼差異呢?首先,生長痛會有個特色,疼痛位置會跑來跑去。運動時,像是打羽球、打籃球,都沒有問題。
但如果是骨腫瘤的疼痛會在長出骨腫瘤的固定位置有持續疼痛,運動會加劇。有些小朋友會摸到有突出腫塊,這種原因不明的定點痛,強烈建議馬上先去骨科拍一張X光。尤其是當膝蓋、肩關節、骨盆旁的髖關節的同一位置,痛個不停時,要提高警覺。」。
約有九成的骨腫瘤,可靠X光判斷是良性或惡性,有時候會要做解析度更高的核磁共振影像檢查,甚至需要切片。如果是良性骨腫瘤,在不影嚮日常生活下,只需定期追蹤。但若有越來越大,甚至有病理性骨折或擔心變惡性,會建議開刀治療。
有一種骨肉瘤,是最常見的兒童惡性骨腫瘤。以前的治療方式是需要截肢,把有癌細胞的肢體切除來救命。現在可以透過免截骨的冷凍生物性重建手術來保住自己的骨頭。
吳博貴醫師分享,骨肉瘤的癌細胞,很容易轉移到其它器官。因此,如果確診是骨肉瘤,會先用化療藥物治療兩個月,再動手術。手術後,要再做十個月左右的化療,完整療程需要一整年。手術前的化療是希望先消滅可能已經轉移出去的癌細胞,並且把現有的骨肉瘤縮小。
手術時會把有癌細胞的骨頭,直接放入有液態氮的特殊設計盒子裡,先急速冷凍,再緩慢解凍,破壞掉癌細胞的細胞膜,達到去除癌細胞的目的。之後再把治療後的骨頭,當場縫回原來的位置。因為沒有切斷骨頭,所以,大多數的病童,手術後不需要拿拐杖,隔一、兩天,就可以直接下床練習走路。
但由於小朋友,都還在長高的階段,若骨肉瘤剛好長在腿骨生長板附近,勢必會影響到正常骨頭的生長。而有長短腳的可能性。如果兩隻腳的長度差太多,例如:差7公分、8公分,甚至10公分,短的那隻腳,勢必沒辦法著地,未來必須再接受分段手術,把短的腳延長。若預估兩隻腳只差1、2公分,還可靠鞋墊調整。或是乾脆抑制另一隻腳的生長板,讓兩隻腳的長度類似,但這種作法,就會犧牲掉原本長高的空間。
QA時間:
Q:小朋友的骨頭痛,可以按摩、推拿、針炙嗎?
A:不明原因的骨頭痛,建議先拍X光,確認不是惡性的骨腫瘤,才可以按摩、推拿、針炙。這是因為臨床觀察到長期接受過這些處置,會讓腫瘤長得比較大。
北榮在2013年做過動物實驗,在老鼠骨頭上打了腫瘤。一組老鼠接受按摩,一組老鼠沒有接受按摩。按摩組的老鼠,腫瘤比較大,而且肺、腎、脾臟的轉移腫瘤的量比較多。
![]() |
不明原因的骨頭痛,不可直接按摩,建議先拍X光。 |
諮詢專家
現職:中華民國骨肉癌關懷協會理事長、臺北榮民總醫院骨骼肌肉腫瘤治療暨研究中心主任
專長:骨骼肌肉系統腫瘤、軟組織腫瘤、骨轉移治療
延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