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2021

劉彥麟醫師: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是被鬼捏?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樹下繪本



剛進入農曆的鬼月,小朋友是否有聽過什麼鬼月的奇怪傳說呢?


有一種會造成小朋友身上青青紫紫的免疫疾病,曾有民間誤傳是「鬼捏」。其實是血液中負責止血功能的血小板,因數量減少,而導致身上常常有青一塊黑一塊瘀青的「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劉彥麟醫師說,「有些小朋友明明近期內,都沒有劇烈的碰撞、運動或跌倒,卻被家長老師發現手腳或身體的皮膚上出現粉紅、暗紅或紫色小斑點,或是大大小小的瘀青,像被人故意用力捏過一樣。有時還會被懷疑是受虐兒。一問之下,常是發生在發燒感染、打完疫苗一段時間之後。抽血檢查會發現,除了血小板數量比一般健康小朋友減少外,血液裡的紅血球、白血球數量,通常都是正常的。這是一種因免疫反應過於激烈,產生自體抗體導致血小板破壞,使得血小板減少的疾病。」


小朋友可能還會有容易流鼻血不止、刷牙時,牙齦會出血、口腔黏膜有血泡等等的症狀。如果,血小板下降得很厲害,有少數的小朋友可能會有腸胃道、泌尿道出血,便便變黑色、解血尿,甚至,腦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況。所以,一旦發現身上有不明原因的「瘀青」或「紫斑」,要趕緊請爸爸媽媽帶你去給小兒科醫師做詳細的檢查。


若確定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會視嚴重程度來評估是否需要接受藥物治療,來維持住血小板的數量。不過,大部份的小朋友,多能在二至六個月內完全恢復正常。只有非常少數的小朋友會超過一年,或是有嚴重的血小板減少,而需要進一步考慮脾臟切除的手術治療。


劉彥麟醫師提醒,「在血小板數量恢復至每立方公釐3萬至5萬的安全範圍前,小朋友最重要的事是『小心過日子』,特別要避免激烈的運動,像是一定會有肢體碰撞的球類運動,如:籃球、足球。或是容易跌倒的直排輪、溜冰等等。如果要玩鉛球等田徑活動,投擲時,務必要非常非常小心人身安全,這些日常生活上的嚴格要求,對於正值活潑好動的小朋友來說,也是很不容易完全做到的挑戰,要記得小心保護自己。如果確實有體育訓練或比賽的需求,可以和醫師討論用藥,目前有一些新的藥物治療選項,可將血小板數量維持在比較高的範圍。」


QA時間:

Q  嚴重的血小板減少,為什麼要考慮切掉脾臟?

A  位於左上腹的脾臟,可以說是「血液的資源回收中心」,會把功能比較不好的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給回收、銷毀。但如果人體的血小板,已經少到會發生腦部、腸胃道出血等生命危險時,萬不得已,只好把這個「血液的資源回收中心」先拆掉,讓血小板有機會維持較多的數量。


本文同步發表@國語日報科學版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目前是《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