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2015

顏宗海醫師:生活裡的金屬無所不在,怎麼避免下肚?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含鉛水管、含汞生魚片、含鎘香菸,

生活裡的金屬無所不在,對人體有何影響? 

怎麼避免不知不覺吃過量金屬下肚?可以加速排除嗎?


「你家是含鉛水管嗎?」自從傳出飲用水可能透過含鉛水管供水後,民眾最關心的是自家水管到底是不是鉛管,怎麼避免喝到含鉛水。事實上,生活中的鉛暴露相當常見。當女性體內的鉛濃度較高時,會降低生殖能力,不易懷孕,即使懷孕了,也會增加子宮收縮的頻率,有可能導致流產或早產。同時,鉛也會經由血液通過胎盤而影響到胎兒的健康。


而人類的生活環境中,並不只是鉛會傷身,包括鎘、汞等金屬,一旦吃進身體裡,都會累積在骨骼中。本期由專攻金屬中毒研究及診療的顏宗海醫師,分享避免把有毒金屬吃下肚的養生之道。


要訣一:不只鉛管有含鉛危機,紅色色素、大骨湯、動物內臟也是鉛來源


誰都不想喝到含鉛水。但有鉛管,不見得會喝到鉛水,喝到鉛水,也不代表一定會鉛中毒。成人跟兒童喝到含鉛水時的吸收率是不同的。成人喝到含鉛水或食物,約有十分之一的鉛會被人體吸收。兒童的吸收率,則高達五成左右。


目前可去除金屬的淨水方式有逆滲透及陽離子樹脂交換法,但濾水的成本高,即使不介意多花錢,但在實際執行上仍有困難,因為,現代人不可能天天只喝自家的飲料,只吃自己煮的食物,總是會有很多外食的機會。


而鉛的暴露也不只在飲用水中,包括環境裡的紅色油漆、蠟燭、吸管、玩具、服飾、口紅,甚至大骨湯、動物內臟、來路不明的草藥,都有可能含有鉛。一旦進入人體,可沈積在骨骼長達二十五年。倒是有個「鉛」字的鉛筆,筆芯成份是石墨,跟鉛沒有關係。


鉛有神經毒性,對嬰幼兒危害最大,會影響嬰幼兒的大腦智力發展、易有注意力不集中、坐都坐不住的過動表現與自閉症的發生有關。糖尿病患者若體內的含鉛量過高,也會加快腎衰竭的速度。


要避免鉛中毒,建議不要讓小朋友邊玩邊吃東西,飯前好好用肥皂洗手,都是相當有效的自保基本功。家長以豬骨、牛骨、雞骨燉湯、煮粥的習慣,也要改變,建議可用洋蔥、紅蘿蔔、芹菜、高麗菜等蔬菜來煮高湯。


關鍵二:動物的骨骼、脂肪、內臟,最易累積金屬


同時,鉛、汞、鎘這三種金屬是具有生殖毒性的環境荷爾蒙,會導致不孕、流產、早產、胚胎發育異常。若是有意懷孕的育齡女性,未避孕的情況下,遲遲無法順利懷孕又找不出不孕的具體因素,也要注意是否有金屬中毒的可能性。


人類食入的甲基汞,常見來源是累積在大型魚類及蟹類體內的脂肪及內臟,像是魚肚、魚皮、魚卵及蟹黃、蟹膏等等,不宜多吃。魚可改吃巴掌大的小魚,如:鯖魚、四破魚、竹筴魚,會比大型魚的鮪魚、鮭魚、旗魚較少有金屬污染的疑慮。以往消毒傷口用的紅藥水,也含有汞,已不建議民眾使用。至於坊間流傳用銀粉補牙會導致汞中毒,並無臨床証據。若還是心有疑慮,亦可自費做尿液或血液的汞濃度檢測。


鎘會沈積在腎臟三十年,鎘中毒又叫「痛痛病」,因會引起鈣質流失,導致骨骼疼痛、骨折,也是一級致癌物。含橘色色素的用品,有可能含鎘。吸菸也會增加血液中的鎘濃度,增加肺纖維化及腎病變的機會。鎘中毒,目前並無有效的療法。及早戒菸對肺臟、腎臟、骨骼健康,都有加分。


關鍵三:鉛、汞、砷中毒可做螯合治療


若要知道體內沒有過量的鉛暴露,可抽血驗血鉛濃度,當成人的血鉛濃度高於二十微克/百毫升(20μg∕dL)、兒童的血鉛濃度高於五微克/百毫升(5μg∕dL),代表有過量的鉛暴露。另一種尿液的金屬檢查,則可採尿液,同時檢驗包括鉛、汞、鎘在內的十二種金屬濃度。


如果有鉛、汞、砷等金屬中毒,可視病情作口服或針劑的螯合治療。以成人的鉛中毒為例:口服治療,以五天為一療程,每日三餐各服用一顆口服螯合劑,抓血液中的鉛,再從腎臟經尿液排出,並在一個月後,再驗一次血鉛濃度。大部份的患者,可在一到二個療程後,將血鉛降至正常值,得到有效的治療。(黃秀美整理)


保健:減少金屬暴露的3要訣

金屬最易累積在動物的骨骼、脂肪、內臟,像是香噴噴的大骨湯、魚肚、魚皮、魚卵、蟹黃、蟹膏等等,都不宜大量食用。掌握3要訣,也可減少金屬中毒。


TIP1:生活裡的金屬無所不在,飯前洗前,別邊吃邊玩,可減少誤食。

TIP2:擔心有金屬中毒,可至醫療院所抽血或檢驗尿液中的金屬濃度。

TIP3:金屬易沈積在動物的骨骼中,可改用洋蔥、紅蘿蔔等蔬菜熬湯。










  諮詢專家  

顏宗海醫師
經歷:英國倫敦大學醫學博士、英國London Research Institute訪問學者
現職:林口長庚腎臟系臨床毒物科主任、衛福部健康食品審議小組委員、經濟部日常用品國家標準技術委員、臺北市,桃園市及新竹市衛生局食品安全委員
專長:食品安全、毒理學、腎臟學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