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
BMI略為超重及輕度肥胖,過早死亡機率較低,
但中年肥肚腩,又常讓健檢有紅字,到底該怎辦?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是以體重和身高為基礎,計算出來的數字,常被用來定義肥胖的程度,算式為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如:體重70公斤,身高170公分的BMI=70÷﹙1.7╳ 1.7﹚=24.22。
以台灣成年人為例,BMI < 18.5是過輕,18.5≦BMI < 24是正常,24≦BMI<27屬過重,27 ≦BMI < 30是輕度肥胖,30 ≦BMI < 35則是中度肥胖,BMI≧35就屬於重度的肥胖。
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過重及肥胖標準,18.5至24.9都屬正常的體重標準。25到29.9則是超重,30至34.9屬第一級肥胖,35.0 到39.9是第二級肥胖, BMI≧40是第三級肥胖。
最近,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在美國醫學會期刊上,發表了一項囊括近二百八十八萬成人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身體質量比(BMI)超重者,過早死亡的機率比體重標準少6%,而輕度肥胖者,過早死亡的機率也比理想體重者少5%,只有當BMI≧35,才會提高29%的死亡風險。
那是不是表示大家現在開始,可以百無禁忌,把自己養胖,好能比較長壽呢?但一到中年有啤酒肚,常合併有脂肪肝、總膽固醇過高,又該怎麼辦?本週由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黃國晉醫師,分享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之道。
關鍵一:BMI並非絕對值
這次美國疾病管制局所發表的論文,是把全世界過去肥胖相關的論文集結起來,所作的研究報告,個案的異質性很高,除了不同人種之外,也包括心臟病、糖尿病、癌症……的患者,都被納入研究,因個案數龐大,又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因此,也被發表在國際知名的醫學期刊上。
事實上,以往「肉肉的較長壽」的研究,也曾被發表過,特別是對於心臟衰竭、中風、癌症、糖尿病、高血壓和洗腎的患者,以及,銀髮族來說,BMI超重或微胖時,因較有本錢可對抗疾病、應付生病時帶來的損耗,存活時間的確比較長。
但若是因冠狀動脈心臟病,需作心臟血管的繞道手術時,胖一點的人,反而死亡率較高。因此,我們要強調的是BMI,本來就不是一個絕對值,必須視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年齡、生活型態,有不同的標準。
而即使是從年輕到老,一直維持體重七十公斤的成人,就算BMI不變,二十五歲時身體的脂肪量約是14%,但七十歲時,受老化影響,脂肪量可達32%。由於脂肪的體積較肌肉大,即使體重相同,脂肪量多,外表仍會較福態。
與其斤斤計較BMI的數值,我們更重視健康的生活型態及肌肉多寡、走路的速度、心肺功能,因為這些與體能相關的指標與長壽、生活品質,更有關係。
關鍵二:內臟脂肪最傷身
人體的脂肪量或分佈,也會決定個人健康、長壽與否。脂肪有儲存熱量、內分泌代謝、保護內臟器官的三大功能。每公克脂肪,可儲存九大卡熱量,比起蛋白質及醣類的四大卡,效能高很多。中年後,新陳代謝率下降,更易以高效能的脂肪來儲藏多餘熱量。
至於是以皮下脂肪或內臟脂肪來儲存,雖與天生基因、遺傳有關。但抽菸、壓力、吃檳榔,也會讓脂肪更容易囤積在內臟,而呈現中廣身材。
當內臟脂肪過高時,在心臟是心包油,在肝臟是脂肪肝,心包油會讓心臟血管易發炎阻塞,脂肪肝會干擾肝醣、胰島素的正常運作,罹患高血壓、血脂異常、心臟病及腦中風、糖尿病等新陳代謝症候群疾病的機率高,易影響壽命及健康。
臨床上,精確檢測內臟脂肪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以電腦斷層掃描(CT)或核磁共振(MRI)來計算,但要幫每個人都作這些精密檢查,有執行上的困難。另一個可預測內臟脂肪又簡便的測量腰圍,即成重要的參考指標。當男性腰圍≦九十公分、女性腰圍≦八十公分時,可能有內臟脂肪過多的腹部肥胖問題。
關鍵三:找對方向減腰圍
即便,中年肥肚腩很常見,所幸,腹部肥胖易進也易出。一旦修正不良的生活型態,最容易看到成效的,就是瘦腰圍。
倘若少吃多動、減壓、戒菸後,腰圍還是瘦不下來,應要考慮是不是還有其它的健康問題,例如:腹腔的腫瘤、內分泌疾病等等。立委邱議瑩,也曾因身體變瘦,只有肚子變大,就醫發現是卵巢癌作祟。
此外,門診上也有患者,明明沒有吃比較多,體重卻短短二、三個月胖二十到三十公斤、血壓高、肚子大,經超音波掃描後,才確定是腎上腺腫瘤,導致的病態性肥胖。
單純的腹部肥胖,在飲食上,我們常建議有減重需求的健康民眾,控制總熱量。熱量的來源,十五到二十%可來自蛋白質,且最好是來自雞胸肉、魚類等白肉,因適量蛋白質是構成肌肉的重要營養素,可維持良好體能,也不像紅肉易有多餘脂肪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與大腸癌。
在運動方面,建議每週可作一百五十分鐘會流汗的適度運動。一般來說,爆發力運動,如:快跑,主要消耗肝醣、葡萄糖,跑完常會覺得很餓,有可能食慾大開。和緩運動,如:快走、慢跑,主要消耗脂肪酸,把脂肪裡的油,拉出來消耗掉,也較不會運動後太餓而大吃,這才是瘦腰圍、維持體態的好方法。
保健:正確量腰圍的三步驟
中年最怕胖肥腩,當男性腰圍≦90公分(35.5吋)、女性腰圍≦80公分(31.5吋)時,可能是「腹部肥胖」。
但你以為量腰圍,就是以肚臍為中心,將皮尺繞一圈,吸一口氣再測量?這是民眾最常犯的錯誤,易錯估腰圍大小。
STEP1、站立,露出肚皮,雙手自然下垂,在腋窩正下方,找到胸腔肋骨的下緣。
STEP2、同樣在腋窩正下方,找到骨盆腔最大塊的骨頭∼腸骨的上緣。
STEP3、皮尺繞在腰部,在吐氣後,即腰圍最大時,測量肋骨下緣跟腸骨上緣的中間點。
諮詢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