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2012

黃偉新醫師:熬夜不睡上班會沒力?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每當有大型的國際賽事活動,就算隔天是上班日,許多熱情的運動迷,還是會選擇犧牲睡眠,熬夜緊盯螢光幕看比賽,High過頭後,往往亢奮得睡不著而失眠,隔天再帶著濃濃的睡意上班。


熬夜,指的是超過正常的入睡時間,仍然醒著不睡而導致睡眠剝奪,無法睡足成人平均所需最佳的六到八個小時。而即使不是籃球迷,身為現代人,難免也會因為公私繁忙而熬夜。到底熬夜對身體會有什麼影響?逼不得已熬夜時,應該怎麼辦?以下是黃偉新醫師的問診。


Q:常熬夜,會引發哪些病症?


A:熬夜的睡眠不足,會讓認知功能、記憶、免疫力受到影響。而醫學研究也顯示,睡眠剝奪再加上壓力,會讓血壓上升,也會導致血糖耐受不良。因此,在臨床上常看到原本血壓、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因最近的睡眠不好,而讓血壓、血糖變得不穩定。對這些慢性病控制時,可特別留意患者的睡眠狀況。


絕大多數熬夜所帶來的疲累感,主要是來自體力的透支,並非真的是「爆肝」。若是慢性B型肝炎或是C型肝炎的患者,發現有異常疲累、上腹部不適、噁心感、沒有食慾、眼白及皮膚發黃,或是尿液變成茶色或可樂色,喝大量的水,尿液顏色也不會變淡,有可能是慢性肝炎的急性發作,建議應該要馬上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


Q:哪一些人,較不適合熬夜?


A:罹患高血壓、糖尿病、有慢性肝炎等慢性疾病的患者,甲狀腺疾病、想要減重的肥胖者,還有老人、青少年、小孩,或是工作上需要集中注意力,操作精密器械的上班族或司機,都不適合熬夜。


早在一九八三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睡眠實驗室(University of Chicago's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就曾做過一個動物實驗,發現在短暫瞌睡後被迫醒來的老鼠,不但進食量增加很多,且會有皮膚潰爛、代謝功能失調的狀態,在短短四週的睡眠剝奪後,即因失去正常免疫力,而死於敗血症。


另針對人體所做的研究則顯示,熬夜時雖然基礎代謝率比睡覺時高,可消耗較多熱量,但睡眠不足也讓可抑制食慾的瘦素(Leptin)分泌量減少,導致飢餓感增加、食慾變好,可能因此胃口大開而發胖。


熬夜時吃麻辣鍋、鹽酥雞等辛辣食物,對胃腸傷害最大。尤其是胃食道逆流的患者,火燒心、嘔酸水的症狀會更明顯,也可能因而造成急性腸胃炎。若熬夜時吃太多富含色胺酸(tryptophan)的食物如堅果、牛奶等,則容易轉化為血清素(serotonin)及褪黑激素(melatonin),會有助眠效果,反而讓人精神不振。


熬夜抽菸,不只影響血壓,也會讓腦內氧氣變少,思緒較不靈活,但為什麼有癮君子,常誤以為抽菸可提神?主要是因有菸癮的人,不能抽菸時,會因尼古丁戒斷症候群,而產生想睡、打哈欠、注意力不集中的不適症狀,若貼尼古丁的戒菸貼片或用尼古丁咀嚼錠,就可降低想睡覺的戒斷症狀。


Q:熬夜前後,如何調整睡眠?


A:熬夜前,可先在白天預先睡一、兩個小時,降低晚上的睡眠需求,減少熬夜很想睡的痛苦;而熬夜後,隔天白天適度的補眠也很重要,可避免體力過度透支。


即使熬夜後的隔天是非上班日,也建議白天補眠時不要睡太久,以免晚上入睡困難,把睡眠生理時鐘打亂。若偶爾熬夜,造成短暫失眠,不會馬上建議吃安眠藥來助眠,以免睡過頭,或有藥物殘留,影響到白天的工作。如果熬夜後,持續睡不好(每週超過三天,躺在床上超過三十分鐘睡不著、有睡沒有飽、太早醒、時睡時醒),或白天有嗜睡現象,則建議可尋求醫師協助。


報你知:補充咖啡因提神,一小時後才見效


準備要熬夜,該吃什麼比較好?建議晚餐或消夜時,可吃一些含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可提供酪胺酸(tyrosine),可在體內代謝成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讓人較易保持清醒,也可適量補充維生素B群,來提振專注力。


而熬夜熬到凌晨三點到五點,一般是人體最睏最想睡覺的時間,若真的得醒著不睡,須喝提神飲料時,建議可在凌晨一、兩點前先喝,不要等到瞌睡蟲上身,再猛灌咖啡、喝茶,效果會比較差,這是因為咖啡因喝下去,大約需要一個小時,才會產生作用。


但由於每個人對咖啡因的敏感度不同,若一點點咖啡因,就會明顯失眠的人,不管是咖啡、茶、可樂、可可的飲用,都應節制。此外,建議可多喝水,增加血液循環,千萬不要因為看球賽太緊張或懶得半夜上廁所,就少喝水又憋尿,這樣容易罹患泌尿道感染。


若熬完夜,準備睡覺時,卻亢奮到睡不著,可先泡個熱水澡,放鬆情緒,吃一點點的香蕉、奇異果,或喝杯溫牛奶加點糖,並且把室內的光線盡量關掉,讓身體更容易產生睡意。(文●黃秀美)


延伸閱讀:你白天嗜睡情況嚴重嗎? ——白天嗜睡自我評量表


請依下列各種情境、打瞌睡頻率作答,若總分達8分或8分以上, 代表有白天嗜睡的問題。


從未(0分)很少(1分)一半以上(2分)幾乎都會(3分)


1.坐著閱讀書報時

2.看電視時

3.公眾場合安靜坐著(例如在戲院中或會議中)

4.坐車連續超過一個小時(不包含自己開車)

5.下午可以躺下休息時

6.坐著與人交談時

7.沒喝酒或服用感冒藥,在午餐後安靜坐著時

8.開車中,遇到交通問題而停下數分鐘時


資料來源:黃偉新

整理:黃秀美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名醫問診專欄


  諮詢專家  

黃偉新醫師

現任: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專長:睡眠醫學、旅遊醫學、職業醫學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