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罹患退化性失智症的阿茲海默症,會讓。在記憶力、執行功能上有障礙,思考流暢度出現退步的現象。
失智症是一種腦部功能退化,造成的症候群,會導致記憶力、判斷、語言及計算能力的逐步降低,但在醫學上,並沒有絕對、客觀的診斷方式,即使動用到高科技的磁振造影、電腦斷層檢查,也僅能做為輔助診斷之用。
到底罹患失智症會怎樣?有辦法延緩失智症的進行嗎?以下是葉炳強醫師的問診。
Q:記性不好就是失智症嗎?
A:失智症會導致記憶力的退化,但記性不好與失智症不能畫上等號。一般來說,記憶力本來就會隨著年齡下降一些,變得比較健忘,特別是沒有線索、關聯性的記憶,如:人的名字,就會記得比年輕時差。即使在第一時間想不出來,事後也會又想起來,這只是正常的健忘,但如果是罹患失智症,則會是經常性的遺忘,事後也完全記不起來。
而在罹患失智症後,短期的記憶力會明顯變差,但長期的記憶,不見得會受到影響。所以,家屬常會發現患者還記得很久以前的事,卻常常不斷重複詢問剛剛才發生過的事情,例如:「早餐吃過了嗎?」「有沒有看到我的老花眼鏡?」可以一個早上重複問好幾次,或是明明已經買了早餐回來,卻忘了,出個門又買了另一份早餐回家,這是一種知能、認知退化的警訊。
家屬也可能會發現患者在操作器械上,逐漸出現困難,像是變得不大會使用電腦、手機或提款機、沒辦法拿鑰匙開門,患者也常常會出現興趣、嗜好減少、不愛出門、社交退縮,老是待在家裡的現象。
Q:哪些人是失智症高危險群?
A:失智症大致可分為退化性及血管性兩大類。退化性失智症占六成左右,其中又以阿茲海默症占大多數,若家族中,曾有阿茲海默症的患者,未來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也會較高,但倍數並無增加很多。
初期大多會先出現時間、地點、人物的認知障礙,但也有少數的患者,可能先出現妄想(如:懷疑伴侶不忠)、日夜顛倒的行為精神症狀,之後,生活自理能力也會慢慢變差。
血管性的失智症,則與腦部血管疾病或腦中風相關,危險因子中,以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疾病有關,通常患者會比退化性失智症的患者稍年輕。
由於腦部血管有問題,所造成的腦部傷害,會讓腦細胞急速死亡,通常會比退化性的失智症,進展的速度更快,相關症狀與大腦受傷害的區域及大小有關,可以磁振造影或電腦斷層做鑑別診斷。
而甲狀腺機能低下、腦部腫瘤、憂鬱症,以及缺乏維他命B12、葉酸等營養素,也有可能會出現失智症的症狀,若能在早期、及時的給予適當治療,有時,有機會改善。
Q:治療能延緩失智症病情嗎?
A:失智症,以患者最多的阿茲海默症為例,從輕度、中度到重度,病程約五到十年,若能在輕度時察覺,運用乙醯膽鹼酶抑制劑的治療藥物,可減少腦中掌管記憶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被分解,增加乙醯膽鹼的量,約有三到四成的患者,可穩定認知功能,甚至延緩疾病的進行速度;常見副作用是拉肚子、胃口不好等胃腸不適。
當患者的病情,隨時間逐漸加重,不管是認知衰退、精神行為症狀、生活自理障礙,將會越來越明顯,建議可加入失智症家屬的互助團體,多了解失智症的病程及症狀的處理,將有助家屬預作準備,來因應失智症對整個家庭的衝擊。
報你知:每週運動三到五次,降低失智症風險
失智症是一種退化的進行性疾病,保持大腦的活躍,多動動腦、做複雜性的工作或腦力訓練,可有助腦神經建立新的連結,降低得到失智症的風險,方法也不困難,可多閱讀雜誌、書報、玩填字遊戲、寫部落格、打橋牌、做手工藝或是學習新的語言。
因大腦是人體的活動中樞,多活動身體,就可以活動腦部,運動可以增加大腦的血液流量,從事新的運動方式,則可為大腦製造新的神經迴路,建議可依自己的健康狀況及體力,每週做三到五次的運動,如:健走、騎腳踏車、打太極。
日常生活,要特別注意做好頭部的保護措施,避免跌倒。浴室及廁所,要做好防滑處理;騎腳踏車、摩托車,也要戴頭盔或安全帽,以免頭部碰撞而意外受傷。
在飲食方面,常吃高糖、高油脂及高鹽分食物會使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疾病控制不良而增加罹患失智症的機率;肉類中的Omega-6脂肪酸會誘發慢性發炎反應,因此紅肉類食用份量必須適宜;過多的鹽分,則會讓血壓升高,對大腦血管有不利的影響。
目前沒有研究證實,吃銀杏可預防或治療失智症。建議應保持身材適中,均衡飲食,適量攝食蔬果、含Omega-3的深海魚類,可保護心血管,降低血管硬化,減少罹患三高的機率。因為不管是過胖或過瘦,或罹患任何一種心血管疾病,都同樣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文●黃秀美)
延伸閱讀:你容易忘記別人名字嗎?——失智症及正常健忘比較表
行為或表現:忘記東西或人的名字
失智症:經常,而且後來想不起來
正常健忘:偶爾,後來會再想起來
行為或表現:延遲叫出名字
失智症:經常,而且後來想不起來
正常健忘:偶爾,後來會再想起來
行為或表現:遵循文字或聲音的指示
失智症:漸漸不行
正常健忘:通常可以
行為或表現:有能力使用標誌來辨識環境
失智症:漸漸不行
正常健忘:通常可以
行為或表現:可以描述看過電視、電影或書中故事情節
失智症:漸漸喪失能力
正常健忘:通常可以
行為或表現:計數的能力
失智症:漸漸喪失能力
正常健忘:通常可以
行為或表現:自我照顧能力
失智症:漸漸不行
正常健忘:正常
資料來源:葉炳強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名醫問診專欄
諮詢專家
葉炳強醫師
現任:耕莘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輔仁大學醫學系主任
專長:失智症、腦血管疾病、認知神經醫學、醫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