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兒童的青春期,越來越早,使得近年來小兒科門診,性早熟案例,並不少見。許多愛子心切的父母,都會擔心子女是不是因為誤食了什麼不該吃的運動飲料、果汁、果凍、果醬、餅乾、麵包、兒童保健食品,才引發性早熟。
性早熟,指的是女童八歲、男童九歲前,出現第二性徵,如女童乳頭正下方乳核,摸起來像有小硬塊,代表乳腺開始發育,小朋友常會抱怨ㄋㄟㄋㄟ痛痛的;男童睪丸開始成長,且體積比同年齡大,就是性早熟。性早熟對孩子有什麼影響?以下是侯家瑋醫師的問診。
Q:什麼情況下,孩子可能性早熟?
A:台灣女童初經年齡平均約為十二歲多(約國小六年級至國一)左右,男童青春期是十四歲半(約國中二年級)。在初經來前,女童通常胸部先有小硬塊,接著長體毛,如腋毛及陰毛,或臉上有小粉刺、長青春痘,半年到兩、三年後會有月經,月經來潮前,內褲會出現黏稠如蛋清的分泌物。
男童一般是睪丸先變大,接著陰莖發育、陰毛變多、長青春痘、長喉結,之後是長鬍子,正式進入青春期。如果國小男童就有陰毛、長青春痘、喉結,就代表可能有性早熟。
而國小學童,即使沒有上述性早熟症狀,如果父母身材並沒有特別高,但孩子卻長得特別高、特別快,比同學高一個頭或一年長超過八公分,建議還是檢測一下骨齡(即骨頭的年齡,可預估未來的身高)。
胖胖的女童,因皮下脂肪會催化女性荷爾蒙製造,即使長得不高,也可能讓青春期提早發動,較易性早熟。此外早產兒、腦性痳痹,或曾因腸病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引發腦炎、腦水腫、腦性痳痹等腦病變,可能會因腦部受損而改變生理時鐘,提早發育,有些會在幼稚園階段,就有性早熟症狀。
Q:性早熟傾向,如何檢測發現?
A:性早熟對孩子最直接的影響是會讓骨齡超前,骨頭兩端的生長板會提早癒合,使未來的身高受限而長不高。舉例來說:女童月經來潮之後,約只能再自然成長四到八公分左右。若十歲的孩子,只有一百四十公分時就有初經,跟十二歲的孩子,身高一百六十公分時,才有初經,未來成人的身高,約會差距二十公分。
因此,若懷疑性早熟,即會拍攝手掌骨骼的X光,來檢測骨齡,如果骨齡超前同年齡小朋友兩年以上,代表有性早熟傾向。
同時,也會安排半天的住院檢查,施打性釋素的針劑,看黃體素及濾泡素等荷爾蒙的比值是否增高,黃體素有沒有超過十IU/L(單位/每公升),若超過十,代表已進入青春期,需加做核磁共振,排除是腦下垂體腫瘤所導致的性早熟。
女童再加做超音波,目的是排除婦科的腫瘤。必要時可以驗尿,如果尿液中的子宮頸上皮細胞增加,也代表性腺已經成熟。
Q:性早熟的孩子,要如何再長高呢?
A:若非女孩月經已經來潮、男孩已經開始長鬍子,一般會先嘗試半年到一年的飲食及生活療法。體重太重的,要先調整飲食的內容,少吃油炸、甜食,尤其是可能含荷爾蒙的食物,還有豐胸、調經、轉骨的食品(如雞皮、雞屁股、睪丸或含蜂王乳、青木瓜成分),也盡量不要吃。而可能含塑化劑的飲品、食品,也建議避免食用。
建議多做跳躍性運動來刺激骨骼生長板的活化,盡可能每晚十點前睡覺,讓晚上十一點到凌晨兩點大量分泌的生長激素,刺激骨骼生長板的生長。
必要時,可每個月施打促性腺激素相似物,作用是抑制黃體素,讓荷爾蒙維持在非青春期的狀態,延緩骨骼生長板的癒合時間,讓孩子有機會再多長高一些,但若生長板已經癒合,就沒有作用,因此,懷疑有性早熟,應及早治療。
某一些缺乏生長激素的患者,可能還會需要每日施打生長激素,刺激骨骼生長板的軟骨幹細胞增生,新生出來的軟骨,會逐漸形成硬骨,讓骨骼持續變長,藉以達到長高的治療目標。
報你知:吃雞皮、雞屁股,也易性早熟
性早熟病童中約七成是女童,而有性早熟的女童中,約有八位體重過重。因此,讓孩子維持適當體重,口渴時多喝水,少喝甜果汁、運動飲料、乳酸飲品,可降低誤食含塑化劑食品的機會,因為,塑化劑是環境荷爾蒙的一部分,本來就可能引發性早熟。
除了環境荷爾蒙,動物性的荷爾蒙(例如雞皮、雞屁股等)也會誘發性早熟,且因是油溶性,不會因油炸而分解掉,易囤積在富含脂肪的食物上。而大型魚的魚肚,雖然有魚油,對腦部成長有益,但同樣會因食物鏈的關係,累積過多重金屬毒素,有可能增加孩子過動的傾向,建議飲食均衡,不要讓孩子大量吃某一種食物。
建議可以吃多樣化蔬果,從食物中攝取有助生長激素分泌的葉酸、B12、鋅,讓孩子健康長高。
延伸閱讀:兒童性早熟與小不點症狀——兩大常見兒童發育問題
性早熟
疑似症狀(出現一種以上就要注意):
1.過早出現第二性徵
2.3到10歲每年長高超過8公分
3.比同年同學高一個頭
4.肥胖的女童
高危險群:
1.早產兒、腦性痳痹
2.曾有腦炎病史
檢測方式:
1.拍手掌X光測骨齡
2.抽血做荷爾蒙檢測、微量元素、生長激素
3.大腦核磁共振掃描
生活療法:早睡早起,睡眠充足、多做跳躍性運動
營養建議:避免吃雞皮、雞屁股、動物的睪丸等含荷爾蒙食物
藥物治療:注射促性腺激素相似物,有時會合併生長激素
小不點
疑似症狀(出現一種以上就要注意):
1.3到10歲每年長高不到4公分
2.比同學矮一個頭
3.瘦小的男童
高危險群:
1.甲狀腺功能不足
2.生長激素不足
檢測方式:
1.拍手掌X光測骨齡
2.抽血做荷爾蒙檢測、微量元素、生長激素
3.大腦核磁共振掃描
生活療法:早睡早起,睡眠充足、多做跳躍性運動
營養建議:多補充含鋅食物、多吃纖維,減少便秘助吸收
藥物治療:注射生長激素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名醫問診專欄
諮詢專家
侯家瑋醫師
現任: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
專長:兒童生長發育、兒童遺傳代謝內分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