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2015

邱宗傑醫師:那一類的淋巴結腫大,要特別小心?

人體的淋巴系統,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

當身上有淋巴結腫大時,代表有感染發炎或是腫瘤,

到底那一類的淋巴結腫大,要特別小心?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耳前、耳後、頸部,以及鎖骨上窩腋下、鼠蹊部的淋巴結,可在洗澡時,用手指的指尖,輕輕按壓檢查。

淋巴結,在人體內形成網狀密密麻麻的防護罩,有如硝兵站的功能,當有發炎、感染或腫瘤時,就會腫大。


遍佈全身的淋巴系統與運送血液的靜脈系統、動脈系統,並列人體三大循環系統。

淋巴系統,包括有淋巴管、淋巴結跟淋巴組織,能抵抗外來病菌等微生物或抗原的入侵,跟皮膚、黏膜、白血球一樣,都是人體很重要的免疫防衛系統。

淋巴管內有淋巴液,液體的形態類似血漿,內含有淋巴球。淋巴球是一種白血球,依性質不同,可分為B細胞及T細胞,可以防禦外來異物及內在異常細胞的侵襲。

而淋巴管與淋巴管間會有淋巴結。淋巴結,在人體內形成網狀密密麻麻的防護罩,扮演著有如硝兵站的功能,當有發炎、感染或腫瘤細胞出現時,淋巴結就會腫大。

到底多大的淋巴結腫大,要特別留意?會痛跟不會痛、會移動跟不會移動的淋巴結腫大,那一種更需要提高警覺?本週由專精血液腫瘤的邱宗傑醫師,分享正視淋巴結腫大的日常保健之道。

關鍵一:硬如石塊、Q如橡皮、直徑兩公分以上的淋巴結腫大,要特別當心

人體內一粒粒的淋巴結遍佈全身,大大小小有如沙粒、米粒,最容易用手觸摸得到的淋巴結是位於耳朵前後、頸部、腋下、鼠蹊部的淋巴結。

當臉部皮膚或口腔咽喉黏膜有發炎性的傷口,如:牙痛、口腔潰瘍、感冒咽喉發炎感染時,淋巴球與病菌等微生物大打出手,頸部的淋巴結,就會受到刺激增生腫大,正常狀態下的淋巴增生很少會直徑超過一公分,有時還會出現紅、腫、熱、痛的不適,等到急性發炎改善,淋巴結也會跟著慢慢萎縮變小。

而小朋友的淋巴系統的作戰經驗不足,常會使得免疫反應過於激烈,一般來說,比大人,更容易出現淋巴結腫大的症狀,而且數量往往會比較多,如經醫師判定是良性的淋巴結腫大,家長只需持續觀察、回診,不必過度的憂心。

無論是大人或小孩的淋巴結腫大,找不到有傷口或感染,卻持續不停的變大,直徑超過兩公分,摸起來不會痛,甚至硬梆梆像石塊,不會移動,要擔心是不是有腫瘤轉移引起的淋巴結腫大。

如果是像橡皮、有點彈性,摸起來會動來動去,則要擔心是不是淋巴癌或淋巴瘤,可先用超音波檢查作初步的鑑別診斷,必要時,需切片作病理診斷來確診。有時候,甚至需要多切片幾次,才能抓到異常的腫瘤細胞,作出確實的診斷。

關鍵二:摸不到的淋巴結腫大,常是健檢意外發現

但麻煩的是淋巴結腫大,若是位於不容易觸摸到的位置,就很難靠觸摸早期發現。舉例來說:腹腔的內臟很多,即使有淋巴結腫大,也很難察覺,往往是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後腹腔有一連串的淋巴結腫大,或是患者因淋巴結腫大,持續出現肚子脹、絞痛、腹水,方發現情況不太對勁。

此外,淋巴癌,也不一定會有淋巴結腫大的症狀。有些長在皮膚表面的淋巴癌會看起來像皮膚發炎、潰瘍引起的溼疹,但病情反反覆覆,經年無法治癒。長在胃腸道的淋巴癌會看起來像慢性胃炎、腸炎。長在鼻咽部的淋巴癌,則有可能有鼻塞、鼻竇炎、扁桃腺肥大的症狀。同樣必需作切片,才有機會能夠確診。

若是找不到原因的貧血、每天固定時間會發燒、夜間全身盜汗、失眠、疲勞、體重減輕,也不要輕忽,可與血液腫瘤科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抽血作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淋巴球、乳酸去氫酶、尿酸等相關的血液及生化檢查。

關鍵三:洗澡、按摩,可作三分鐘簡易淋巴結檢查

如何作好日常的淋巴系統保健?避免長期接觸除蟲藥、農藥、染料等會影響免疫系統的化學物質,以及,減少高壓力的生活型態較不會引起淋巴功能的失常,維持正常的免疫力。

平常自己能摸得到的淋巴結,像是耳前、耳後、頸部、鎖骨上窩(按編:鎖骨上方的凹陷)、腋下、鼠蹊部的淋巴結,可在洗澡時,用手指的指尖,輕輕按壓檢查,從耳朵前後,延著頸部檢查到鎖骨,再順著鎖骨到肩膀作鎖骨上窩作檢查,腋下及鼠蹊部,也不要忽略。事實上,有不少淋巴結腫大的患者,是在作紓壓按摩時被美療師提醒身上有不明、怪怪的硬塊而及早發現淋巴結腫大的異常。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俗稱愛滋病毒)、人類疱疹第四型病毒(EB)、B型及C型肝炎病毒、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淋巴癌的發生有關連性,可運用健康檢查作病毒篩檢。若抽血作病毒篩檢,發現有HIV感染,及時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有機會治療到血液中測不出病毒。有EB病毒感染,宜多留意鼻咽的不適症狀,及早就醫。若有慢性B型、C型肝炎,或是胃、十二指腸潰瘍時,則可考慮接受相關的抗病毒及殺菌治療。



  淋巴系統的養生3要訣  

淋巴液在淋巴管裡的流動,主要是靠骨骼肌的擠壓,除非有寄生蟲阻塞淋巴管,才會導致淋巴水腫。平日作好養生3要訣,即可減少淋巴系統的異常。

TIP1:用手指按壓作耳前、耳後、頸部、鎖骨上窩、腋下、鼠蹊部的淋巴結檢查。
TIP2:適時紓解壓力,避免高壓力的生活型態,少接觸會影響免疫的化學物質。
TIP3:運用健康檢查作病毒篩檢,感染者需定期回診,必要時,接受藥物治療。

本文同步發表@良醫健康網



  諮詢專家  

邱宗傑醫師
經歷: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長
現職: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輸血醫學科主任、國防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
專長:血液腫瘤、內科腫瘤、周邊血液及骨髓移植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目前是《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男人看不見的敵人:攝護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