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011

賴旗俊醫師:吃葉黃素真能顧目睭?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近幾年,企業人很流行吃葉黃素(Lutein)「顧目睭」,但你可能不知道,吃葉黃素的目的,主要是保護眼睛裡的黃斑部。黃斑部一旦發生病變,嚴重者會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國內約有二十四萬名的患者。


眼睛的黃斑部,位於視網膜的正中央,因顏色有如黃色的斑點而得名。雖然,黃斑部面積比米粒還小,僅有○‧○五公分大小,卻是眼部負責精確視力及分辨顏色的重要結構。倘若有黃斑部病變,不僅會閱讀困難,也無法分辨紅綠燈,嚴重時,更會致盲。


由於人類七○%的腦部活動與視覺有關,而眼睛黃斑部的重要性,就有如腦部的延伸,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到底罹患黃斑部病變,該怎麼辦?以下是賴旗俊醫師的問診。


Q: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有哪幾類?


A: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依形態,大致可區分為乾性病變及濕性病變。前者是指黃斑部的退化、萎縮,目前並無有效的療法,可治療這種老化現象,所幸,乾性病變所導致的視力惡化,進展較緩慢。


後者,是指在黃斑部,長出不正常的新生血管,而新生血管較正常的血管脆弱,常會破裂,形成疤痕而影響到視力。


此外,也會讓黃斑部產生水腫、出血,雖然不會疼痛,但卻會讓視力急速惡化,甚至全盲。


Q:如何自我測試 是否產生病變?


A:剛開始,可能只覺得看不清楚、模糊,看書報時,會有某些字體沒有辦法看清楚的現象,或者明明是直線,卻會看成是曲線。患者常會誤以為是老花眼、度數改變或白內障,但即使重新配眼鏡,仍無法改善視力情況。


當黃斑部水腫、出血越來越厲害時,視力會急速下降,導致閱讀困難、無法分辨顏色,視覺中心可能會出現黑影。舉例來說,看人時,只能看到臉部的輪廓,眼睛、鼻子像打了黑色的馬賽克,很難辨識。


有個簡單的方式,可以測試是否有溼性黃斑部病變的現象。方法是輪流把一隻眼睛遮起來,用單眼看直線,若直線有模糊或扭曲,就建議做進一步的檢查。


溼性黃斑部病變,好發在五十歲以上,若眼睛曾經受過傷、發炎,也是高危險群。值得注意的是,近視度數六百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在五十歲以下,也有可能導致溼性高度近視黃斑部病變,出現黃斑部水腫、出血,導致視力下降。


Q:萬一罹病,有哪些治療方式?


A:目前,是以注射血管生成因子(VEGF)抗體為主。全民健康保險局給付的「樂舒晴」注射劑,即是以血管生成因子抗體,做眼內的注射,用來抑制黃斑部的新生血管。給付對象是五十歲以上,確診是新生血管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矯正視力介於○‧五到○‧○五的患者,且須預先審查。


治療的方法,是在眼部點麻醉藥後,從距黑眼珠約四公釐左右的平坦部(pars plana)注射○‧○五毫升的血管生成因子抗體藥物,注射深度約一公分。會從平坦部下針,是因為平坦部,沒有視網膜分布,較不會造成視網膜剝離,也不會影響到眼珠的結構。


注射後,可能造成暫時性的眼壓上升,一般會自行復原,另有千分之一以下的感染機率,有極微小機會造成出血、發炎、視網膜剝離等併發症。


因此,在治療後,如果眼睛有出現模糊或疼痛的情況,就要馬上掛急診。


目前療程可分導入期及維持期,在導入期時,每月施打一次,連續治療三次後,進入維持期,再以黃斑部的斷層掃描或螢光攝影檢查,由醫師評估是否要再繼續進行治療。


臨床統計上,每個患眼每年平均約須做六到七次療程。


光動力治療,則是在靜脈注射光感藥物,十五分鐘以後,再使用低熱能的特殊波長雷射來啟動光感藥物造成微小血栓,將黃斑部的新生血管封閉起來。


每次療程約五萬多元,須自費,但因藥物經由肝臟代謝,患者若有肝功能異常,不宜接受此治療。


報你知:高度近視、愛抽菸易罹病

視網膜的黃斑部,會看起來如黃斑,主要是因為含有葉黃素。美國的研究指出,體內葉黃素含量高的人,較不會得到黃斑部病變,但是否需要額外補充葉黃素的營養品?根據國外研究報告建議,每人每日應攝取六毫克的葉黃素,若能均衡攝取深色蔬菜,如:菠菜、綠色花椰菜等,並不需要額外補充,但若很少吃蔬果,則可考慮適量補充,但不建議過度攝取。


而黃斑部病變的發生,主要與年齡、高度近視、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有關係。建議適度用眼,避免罹患高度近視,而抽菸及吸二手菸,已被證實會引起黃斑部病變,為了保護黃斑部,應該避免吸菸及接觸二手菸。


此外,高血壓、高血脂及陽光曝曬,也不利黃斑部的健康,應盡量控制,並避免強光照射。高度近視患者,須依視網膜的情況,定期做眼部健檢。若懷疑或已出現黃斑部病變的症狀,可到視網膜專科,做進一步的眼底攝影、眼底循血綠螢光攝影、黃斑部的斷層掃描(OCT)來確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延伸閱讀:4種常見導致失明眼疾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好發族群:50歲以上、高度近視、眼睛曾受傷或發炎

療法(給付方式):

1.注射血管生成因子抗體(健保有條件給付)

2.光動力治療(自費)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好發族群:糖尿病患者

療法(給付方式):

1.打雷射(健保)

2.注射血管生成因子抗體(自費)


視網膜剝離

好發族群:高度近視、眼部外傷,曾接受眼內手術者

療法(給付方式):

1.打雷射(健保)

2.玻璃體切除術(健保)

視網膜血管阻塞


好發族群: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老人

療法(給付方式):

1.打雷射(健保)

2.注射血管生成因子抗體(自費)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名醫問診專欄


  諮詢專家  

賴旗俊醫師

現任: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林口長庚醫院眼科教授及副部主任、台灣視網膜學會理事、亞太玻璃體視網膜學會理事 

專長: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白內障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