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2013

朱柏齡醫師:水腫,跟水喝太多、腎不好有關?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氣溫節節升高,讓人忍不住想多喝水,

但不少民眾,也擔心水喝太多,會不會造成身體的水腫?

人到底為什麼會水腫,跟水喝太多、腎不好有關?


夏天流汗量大,身體易缺水,倘若水喝得不夠多,有可能因為排尿量過少,導致泌尿道感染,或是讓尿液的草酸鈣、尿酸濃度增高,增加尿道結石(如:腎結石)、痛風發作的風險。


而有腎結石的患者,常會被建議要攝取充足的水份,來降低結石的復發。不過,二○一三年五月,在《美國腎臟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JASN)最新發表一項囊括十九萬人的八年追蹤研究,卻發現每天至少喝一次含糖飲料的人比每周喝含糖飲料少於一次者,得到腎結石的風險高出二三%。可見得含糖飲料,並不適合作為人體水份補充的替代品。


人的體內有六成到七成是水份,當人體缺水時,有可能導致血液量減少,讓血壓下降,輕微會出現口渴、頭昏、心跳加快、尿液減少的症狀,嚴重時,有可能導致腦循環不足,甚至引起肝、腎衰竭。


但水喝得太快、太多,腎臟來不及排出時,又會讓體內的電解質失衡,有可能引起低血鈉(俗稱水中毒,血鈉值低於一百三十五毫克當量/升,正常的血鈉值是一百三十五到一百四十五毫克當量/升),易造成腦水腫,同樣會覺得頭昏,也可能會全身抽筋、失去意識而昏迷。


本周由專精腎臟學的朱柏齡醫師,分享正確喝水的關鍵之道。

5/23/2013

郭清輝醫師:飯後血糖高,也是不能忽略的重要警訊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立夏後,動輒近三十度的高溫,讓你忍不住來罐飲料解渴嗎?

一項發表在歐洲糖尿病期刊,囊括三十五萬人的大型國際研究指出:

每天一罐含糖飲料增加22%糖尿病風險。血糖高是吃出來的嗎?


走進二十四小時的便利商店,貨架上,擺滿了各式含糖飲料,方便乾渴的現代人,隨時來一罐,但您知道嗎?含糖的飲料及果汁,不只會讓人額外攝取更多的熱量,也有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最近發表在國際間相當具有代表性的《糖尿病學》(Diabetologia )中,一個追蹤歐洲八個國家,囊括三十五萬人,探討含糖飲料與糖尿病關聯性的大型國際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喝一罐三百四十毫升的含糖飲料的人,比一個月只喝一罐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增加了二十二%,即使在剔除了卡洛里攝取,以及與肥胖有關的身體質量比(body-mass index ,BMI)因素後,仍會增加十八%機率。


第二型糖尿病,通常發生於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是一種多重病因的疾病,與胰島素有關。胰島素是由胰臟的β細胞所分泌,主要功能是促進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以及抑制肝臟對葡萄糖的製造。


當胰島素的分泌不足,或有胰島素抗阻(按編:胰島素敏感度下降,功能不好,使得肝臟的葡萄糖製造過多且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差 )時,會導致血中葡萄糖濃度太高、葡萄糖會附著在紅血球的血色素上,使得血糖、糖化血色素(Hb

A1C)升高。


而罹患糖尿病,不只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眼睛視網膜病變、腎病變,也比較容易罹患牙周病,以及,出現身體軟組織的病變,如:惱人的五十肩。


本周由專精糖尿病的郭清輝醫師,分享維持血糖穩定的關鍵之道。

5/16/2013

陳映雪醫師:網路成癮已成現代家長的噩夢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曾幾何時,餐廳裡、捷運站,吵吵鬧鬧的孩子少了,

因為,連字都不會寫的幼兒們,個個成了安安靜靜的低頭族,

手上的平板電腦,已成了孩子們的最佳玩伴兼保母,該怎麼辦? 


孩子3C不離手、沈迷網路社交,該睡覺不睡覺,該上學爬不起來,常讓父母感到相當苦惱,視3C的使用,有如毒蛇猛獸,有時也會成為現代家庭親子衝突的引爆點。


另一方面,許多拿孩子沒輒的父母,卻也常以隨身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來當作安撫哭鬧中幼童的法寶,把3C當成最佳電子保母,採取相當放任的態度。這些現象,都可突顯出父母的管教態度。


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單純只為了兒童3C成癮問題來求診的情況,並不多,但因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簡稱過動症)而就醫,同時合併有3C或網路成癮問題的過動兒中,相當常見。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碰3C?本周由專精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的陳映雪醫師,分享如何讓孩子善用3C的關鍵之道。

5/09/2013

林保瑩醫師:牙周生病有礙受孕?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牙周病是國人常見的牙齒疾病,成人的罹患率高達九成,

女性罹患牙周病時,不僅會提高流產、早產機率,

根據澳洲最新研究:有牙周病,可能會讓亞裔女性延遲受孕。


人類的牙齒,可分為牙冠及牙根。牙齦(俗稱的牙肉)之上的部份是牙冠,被包覆在牙齦裡的部份是牙根。所謂的牙周病,指的是包覆牙根的牙周組織受到細菌感染發炎,導致牙齦炎、牙周膜、齒槽骨的破壞。


根據美國的研究,成人三十五歲後是牙周病的好發年齡,每四人中,約有三人會有牙周疾病的困擾,其中,有三到四成患者,需作進一步程度不等的牙周治療。


而華人罹患牙周病的機率比美國人更高,主因是華人較不重視牙齒的清潔。舉例來說:美國人自兒童時期,就很習慣在飯後刷牙,並使用牙線潔牙,在美國的校園影集裡,常可看到青少年們,一邊使用牙線一邊聊天,但華人視潔牙是私密的行為,且使用牙線比例偏低,較易因潔牙不徹底,導致牙周病。


根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國內四十歲以上成人,九成以上有輕重程度不同的牙周病。而嚴重的牙周病、蛀牙是造成國人失去天然牙最主要的二個原因。同時,牙周病,也會讓糖尿病患的血糖難以控制,當孕婦有嚴重牙周病時,流產或新生兒體重過輕的機率較高。


本周由專精牙周病治療的林保瑩醫師,分享如何照護牙周健康的關鍵之道。

5/02/2013

謝家明醫師:乳房疼痛相當常見,乳房生長要到懷孕才完熟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乳房是身體的一部份,娛樂新聞中的「事業線」,也是最公開的私密部位。

當女性青春期、懷孕、生產、更年期,乳房也會不斷的變化,

男性的乳房,也有可能會有硬塊,我們該如何呵護自己的雙峰?


身為女人,在青春期、戀愛關係中、成為母親和進入更年期時,乳房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但您知道嗎?人類在胚胎受孕的第六周時,就形成乳房組織。女性的乳房發育,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兒童期的乳房是完全平的。第二階段,在青春期初期是乳芽發展期(Breast Buds Development),乳頭下方的脂肪和乳腺管會開始出現腫脹的現象,有時會二側不對稱,這是相當常見的現象。


第三階段,乳房變大,乳頭跟乳暈開始變得明顯,有如山上的小土堆。乳頭上有乳腺管的出口。乳暈,具有分泌油脂,滋潤乳頭的功能。


在第四階段時,乳頭跟乳暈會看起來像是乳房上的小丘陵,連乳暈也會膨膨凸凸的,呈現尖尖的外形。直到第五階段,乳房才會長到成人的大小,並且乳暈往下消褪變得比較平,呈現乳頭凸出的外觀。


別以為女性乳房,這樣就完全成熟了。事實上,乳頭下方約有十五到二十根的乳腺管,連接著乳小葉,等到女性懷孕後,腦下垂體會分泌出泌乳激素,刺激乳小葉製造乳汁,再經由乳腺管,將乳汁送達乳頭,乳頭跟乳暈會變得更大,顏色更深。


本周由專攻乳房醫學的謝家明醫師,告訴您「乳房健康」的關鍵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