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2012

黃聖懿醫師:梁朝偉少吃肉罹患貧血?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為了養生,吃得極清淡、長期不吃暈食,而出現輕微貧血的現象,若能多吃肉類,就能補血,讓身體回復正常?


所謂的貧血,指的就是血液過少。醫學上是以血液中的血色素含量,做為評估是否有貧血的標準,而血色素的功能,就是把氧氣帶到身體各部位的組織,一旦血色素過低,組織就會缺氧。


一般而言,當男性血色素低於十四毫克/百毫升,女性低於十二毫克/百毫升,就是貧血。到底貧血會有哪些狀況?以下是黃聖懿醫師的問診。


Q:為什麼吃素容易貧血?


A:紅血球由骨髓製造,新生血球約有三個月的壽命,老化後,在脾臟被破壞、代謝。只吃素食造成的貧血,主要是因為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骨髓造紅血球時所需的鐵質、維生素B12,這須經由動物性食物來源攝取。


而櫻桃、菠菜、紅菜、葡萄乾這些紅紫色的素食,雖然鐵質含量不低,感覺上應有助於生血,但由於人體對於此植物性鐵元素吸收差,因此,吃素食較容易有營養缺乏性貧血。


臨床上有少數的貧血患者,則是因為製造紅血球的骨髓機能有問題,導致造血不良,如血癌即骨髓有癌症病變。除了上述的造血不良,若失血過多、溶血破壞,也會貧血。


女性的失血過多,主要是因經期的失血,台灣男性貧血的常見因素則是胃腸道問題,如消化性潰瘍、大腸息肉及痔瘡。其中又以痔瘡最多,可千萬不要小看痔瘡出血,因是每天一點一滴的連續性流失,時間一久也會累積出可觀的失血量。


溶血破壞則是指紅血球壽命過短。以大家所熟知的蠶豆症為例,患者紅血球因先天缺乏一種酵素,無法抵抗壓力而容易提早陣亡。地中海貧血則是紅血球中血色素蛋白結構異常,也會有溶血問題。


Q:貧血會出現哪些症狀?


A:貧血會造成臉色蒼白,尤其是眼睛的下眼瞼、嘴唇、手指尖這些皮膚表淺的位置,會因缺血而變得蒼白。


另外,當血色素含量低,血液攜帶氧氣能力受限,易有缺氧症狀,往往光是靜靜坐著,也會呵欠連連、疲累不堪。走路爬樓梯時,因血液供應量不足,讓心臟必須加速運作,心跳常快到每分鐘一百到一百二十下以上(一般健康者約六十到八十下)、上氣不接下氣、很喘、胸悶,常會誤以為是心臟病發作,跑到心臟科或胸腔科就診,抽血檢查後,才發現是貧血,再被轉診到血液科。


而有些青少年時期才發病的地中海型貧血,常因為長期溶血破壞,出現脾臟腫大、黃疸的皮膚跟眼白變黃的情況,而被誤以為是肝病。患者可能原本體力還不錯,但隨著病情加劇一運動就會氣喘如牛。


極少數因維生素B12缺乏所造成的惡性貧血,易同時引發神經性病變,患者會失去平衡感、無法站立,也有嚴重缺鐵性貧血患者會出現異食癖,如嗜吃頭髮、泥巴等。


Q:長期貧血對身體有何影響?


A:很多女性常覺得貧血是件很尋常的事,不需要擔心,但即使是輕微貧血,也會因身體組織缺氧,使得乳酸容易在體內堆積,導致頻頻打哈欠、注意力不集中,易有腰酸背痛、腿痛不適情況,就算睡眠充足、多休息也無法緩解。


此外,貧血會加重心臟負擔,心臟常常得多跳幾下,才能勉強應付日常生活所需的血液循環量,心臟肌肉會過勞。嚴重的貧血太久,可能會導致心臟擴大,造成心臟衰竭的情況。


輕微的缺鐵性貧血,可運用一些生活療法改善,如注意月經量、直接吃含動物性血鐵蛋白食物改善貧血,像是豬血湯、血糕、豬肝,以及紅肉中的牛肉、羊肉、帶殼海鮮等。


若是營養缺乏性貧血,女性血色素低於十一•二毫克/百毫升,男性低於十三•八毫克/百毫升,就應考慮接受治療,補充鐵劑、維生素B12,且口服鐵劑最好空腹服用,效果較佳,但解便會變黑、濃稠如瀝青。


如果貧血造成的缺氧症狀明顯,光靠飲食、營養劑補充無法立即改善,可能須輸血治療,讓血色素快速恢復到正常值。由於輸的是別人的血液,只能在體內存活約三到四週,僅能救急不能治本。待貧血的危急狀況改善後,須趕緊找出貧血主因,加以治療。


報你知:缺鐵性貧血,忌喝綠茶、酒和咖啡


女性在月經期間易貧血,宜留意提供身體足夠的造血原料。素食者可吃蛋奶素,因蛋有動物形態的鐵質、維生素B12。男性則須正視痔瘡,及早診治。


貧血患者,少喝酒、咖啡、茶。酒精會對造血功能產生抑制,並影響腸胃對營養素的吸收,長期酗酒會導致嚴重貧血。咖啡因會導致腸胃道黏膜損傷、潰瘍,也會影響營養素的吸收。


茶除了有咖啡因,還含有會讓鐵流失的單寧酸(tannins)和兒茶素(catechins),又以綠茶的單寧酸最高,建議缺鐵性貧血患者,在治療完成前,不要喝綠茶,每天咖啡因攝取量應低於一百八十毫克,約是兩杯三合一咖啡。貧血未改善前,不可做激烈運動,以免心臟過度負荷,加速心臟衰竭。(文●黃秀美)


延伸閱讀:女性月經、男性痔瘡常造成貧血 ——3大貧血主因


失血過多

病因:女性多因月經失血,男性多因胃腸道疾病如痔瘡

診治方式:

女性:月經期間多吃含動物性血鐵蛋白的食物

男性:治療胃腸道疾病,若有痔瘡勿久坐


造血不良

病因:多數是飲食缺乏造血原料,少數則因骨髓疾病

診治方式:素食者可吃奶蛋素補充動物性蛋白;骨髓疾病須積極治療


溶血破壞

病因:多因遺傳或後天疾病造成紅血球壽命過短,提早陣亡

診治方式:勿過勞,視貧血嚴重度接受不同治療,必要時須輸血、換血


資料來源:黃聖懿

整理:黃秀美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名醫問診專欄


  諮詢專家  

黃聖懿醫師

現任: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

專長:血液腫瘤、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