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很多住院開刀的病人,在手術後,常被醫護人員要求早點下床活動,為的是避免久躺不動,引發靜脈血栓。事實上,不只是開刀住院病人,需要留意靜脈血栓的問題,因坐姿不動而導致的經濟艙症候群,也與靜脈血栓有關,是經常搭機出國的企業人、久坐久站的上班族,都應留意的血管疾病。
靜脈血栓有兩種常見的臨床表現,包括深部靜脈血栓及肺栓塞。深部靜脈血栓,指的是下肢負責把血液送回心臟的深部靜脈系統,因有血塊造成血管阻塞;若血塊隨血流到肺部,造成肺部動脈栓塞,即肺動脈阻塞(簡稱肺栓塞),致命性極高。為何久站、久坐,易發生深部靜脈血栓?以下是魏崢醫師的問診。
Q:發生靜脈血栓時,常會出現哪些症狀?
A:每個人的腿部,有三套靜脈血管系統,即淺層靜脈、交通靜脈與深部靜脈,平常我們看到的靜脈曲張,是淺層靜脈系統出問題。交通靜脈系統,是聯絡淺層靜脈、深部靜脈的靜脈系統;深部靜脈系統,則是肉眼看不到,被深埋在肌肉、骨骼間的靜脈系統,主要負責把血液送回心臟。當腿部有運動時,肌肉會如幫浦般,把靜脈血液往上送,並用靜脈瓣膜,阻止血液往下迴流,以便把靜脈血,由下往上送回心臟。
但如果腿部肌肉長時間不動,靜脈血液無法流動,就易凝固形成血塊,若塞住腿部深部靜脈系統血管,就是深部靜脈血栓,典型症狀是腿突然腫起來、覺得很痠,嚴重時還可能發紫、起水泡,必須馬上動手術把血塊去除。
倘若,這些血塊流經心臟、肺臟,進而塞住肺部動脈,就是肺栓塞,患者可能會喘不過氣,嚴重時可能馬上窒息而休克致命。
若僅有腿腫症狀,且時間不超過一個月,會視情況使用血栓溶解劑或抗凝血劑,溶解血栓或減少血塊的形成,但血栓溶解劑必須謹慎使用,以降低出血的風險。慢性期,已經無法完全治癒的情況下,則會在經常測定凝血時間的監控下,服用口服的抗凝血劑,減少靜脈血栓的復發。
如果治療不完全,有可能導致靜脈瓣膜受損,患者即使下肢靜脈的血塊已自行吸收,但每天到了下午,因血液滯留在下肢,患肢還是常常發生腫脹、痠痛。目前醫學上,並無有效的方式可以治療。
靜脈曲張不見得會增加深層靜脈血栓的機會。但有深部靜脈血栓時,可能會因為影響血流回流,造成淺層靜脈系統的壓力,導致續發性靜脈曲張,產生血管不可逆的傷害。這類的靜脈曲張不同於一般情況,是不能用手術切除的,以免僅存的表淺靜脈都無法協助循環,會讓腿腫得更嚴重。
Q:手術開刀、住院,會增加靜脈血栓的機率?
A:會。不過,並不是因為手術本身會增加靜脈血栓的機率,而是因為開刀時,病人會靜止不動躺好幾個小時,其他任何原因的臥床不動,都會讓腿部較易產生血塊,增加靜脈血栓機率。
事實上,根據我們所做的初步研究,外科開刀後的患者,若以精密的核子醫學檢查,有將近三分之一的病人,都有程度不同的深部靜脈血栓,其至肺栓塞,是相當值得重視的問題。
在手術時,醫師有時會用彈性繃帶,把患者的腿輕輕綑起來,目的就是不要讓血液循環累積在腿部,減少產生血栓的機會,必要時,也會施打抗凝血劑(如:肝素),來降低發生靜脈血栓的機率。
手術後,病人越早下床越好。即使是做冠狀動脈繞道這麼重大的手術,也會鼓勵病人隔天就下床活動。無法下床的患者,則把下肢抬高,多動動腿,千萬不要躺著不動。同樣地,長時間的空中或地面旅程,最忌坐著不動,若不方便起身走動,也要經常不斷地將腳板向上向下活動,協助血液回流到心臟。
Q:孕婦、上班族,是靜脈血栓的高危險群?
A:孕婦與經常久坐或久站的上班族,都是靜脈血栓高危險群。這是因為懷孕時,胎兒會壓迫到深部靜脈系統。而經常久坐或久站的上班族,都會有腿部不活動的問題,較容易發生靜脈血栓。總之,平躺是最好的,其次是走動,最不好的是坐著或站著不動。走動會因為小腿肌肉的壓力,迫使血液回流到心臟。
報你知:穿彈性襪能促進血液循環
長途飛行或地面旅行,久坐在位置上,若上機(車)後,把鞋子脫掉換上拖鞋,經過十多個小時的飛行,常會發現腿會變腫,腳有可能大到連皮鞋都穿不下。這是因為機艙的位置太小,腿部很難活動,使得靜脈血液累積在腿上所造成,會增加靜脈血栓的機會,因飛機經濟艙的位置較窄小,又被稱為經濟艙症候群。
但事實上,靜脈血栓疾病,並不只會發生在搭乘經濟艙的旅客身上,只要腿部長時間不活動,甚至是坐在車內,都有致病的可能性。若搭機時,無法讓腿部有充足空間伸展,就建議一定要多起來走動,即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腿部也要多動一動,以增加腿部的血液循環。不只女性,男性也可以穿著及膝的彈性襪,減少血液累積在腿部,降低靜脈血栓的機率。
平常上班時,不管工作再忙碌,也不要保持同一姿勢過久,應經常起來走動。如果是經常必須久站、久坐的上班族,除了多讓腿部活動,同樣也可以在上班時,穿著彈性襪。
延伸閱讀:3大血管疾病
冠狀動脈阻塞
成因:心臟冠狀動脈狹窄而影響血液供應,可能造成心肌缺氧、心絞痛;若阻塞引起心臟肌肉壞死,就是心肌梗塞。
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等。肥胖目前已排除在外,但還是建議不要過胖。
預防:控制危險因子
積極治療:視情況施行氣球擴張術、心臟支架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腦中風
成因:腦血管發生梗塞(缺血性腦中風,又稱腦梗塞);腦血管發生破裂(出血性腦中風,又稱腦溢血)。
危險因子:高血壓、糖尿病、抽菸、肥胖、天氣寒冷、睡眠不足(時差)、易怒等
預防:控制危險因子
積極治療:視病因而定,腦梗塞可能使用血栓溶解劑;腦溢血必要時須手術治療。
靜脈血栓
成因:久坐、久站形成血塊,塞住腿部深部靜脈血管,即深部靜脈血栓;若血塊由腿部流向心臟,塞住肺部動脈,就是肺栓塞。
危險因子:開刀、住院、凝血異常患者、孕婦與久站、久坐上班族、長途旅行。
預防:穿彈性襪,經常走動。
積極治療:視情況施打血栓溶解劑或抗凝血劑、開刀清除血塊。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名醫問診專欄
諮詢專家
魏崢醫師
曾任:三軍總醫院外科部主任、台灣移植學會理事長、振興醫院院長
現任: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國防醫學院外科教授
專長: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移植、主動脈手術、靜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