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2010

李聰明醫師:超級細菌侵台如何自保?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超級細菌NDM-1是一種具有多重抗藥性的基因的細菌,全名是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1(新德里金屬β內醯胺酶)。這種在印度新德里首度被發現的金屬β內醯胺酶,可與克雷白氏肺炎桿菌、大腸桿菌等腸內菌結合,破壞大部分抗生素的效能,使β內醯胺類的強效抗生素失效。


一旦被感染,目前臨床上可以使用的抗生素治療藥物很少,因此在治療上也會比較困難。所以,這類帶有多重抗藥性基因的細菌,常被冠以「超級細菌」之名。


Q:若不幸感染超級細菌,將無藥可醫嗎?


A:使用「超級」是不恰當的,正確的說,應該是多重抗藥性NDM-1腸道菌。目前並非無藥可醫,帶有NDM-1基因的細菌,雖然對β內醯胺類的抗生素有抗藥性,但國內仍有兩種抗生素,可以對抗NDM-1腸道菌的感染。一種是老虎黴素(tigecycline),這是一種新的抗生素,只對治療特定感染症有效,並不是廣效性的抗生素。另一種是克痢黴素(colistin),這種舊的抗生素是屬於老藥新用,有比較高的腎毒性。這兩種抗生素,臨床上都必須謹慎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或副作用。


Q:肛門拭子檢出NDM-1 需要積極治療?


A:肛門拭子或糞便培養,若檢查結果發現有NDM-1腸道菌,一般是帶菌者,並不代表是感染者。


譬如說人體的皮膚上,本來就有很多細菌,當我們出入公共場所,都有可能會接觸到病菌,如果病菌沒有侵入體內,或者只潛伏在體內,並沒有發病,都是屬於帶菌者。在臨床上已經產生症狀,才是屬於感染者。

以帶NDM-1基因的克雷白氏肺炎桿菌為例,因為克雷白氏肺炎桿菌也是一種會引發肺炎的腸內菌,且會在腸道繁殖,因此,若是經由傷口或飲食而感染到,又因使用抗生素治療或預防感染,使得這種有抗藥性的克雷白氏肺炎桿菌,有機會在腸內繁殖,有可能會在肛門拭子檢驗到帶有NDM-1腸道菌。

如被診斷出是帶菌者或感染者,住院時,建議可住隔離病房或單人房。病人及醫療照護人員一定要做好手部衛生以及隔離防護措施。


沒有症狀的帶菌者不建議積極用藥治療,因為NDM-1對患者本人還沒有引發感染症狀,若投藥治療,有可能又產生抗藥性更強的細菌,讓僅存的兩種抗生素失效,因此,只建議出院後定期追蹤即可,而不是馬上投藥治療。



Q:NDM-1傳染性高嗎?誰是高危險群?


A:NDM-1傳染性不高,既非經過飛沫,也不是經空氣傳染,主要是接觸感染。若身在感染者多的疫區(如印度、巴基斯坦),被感染機會自然較高。

感染後,依感染部位及程度、病人自身的健康狀況,從輕度疾病到危及生命的重症都有可能。輕則傷口感染、腸道症狀,重則可能導致肺炎,最嚴重可能引發敗血症,使致死率提高。

住院病人是否會被感染,也與患者所接受醫療項目、醫院的感染管制做得好不好有關,像:器官移植、骨髓移植、洗腎、生產、外科或美容手術、甚至侵入性的檢查及治療(如胃鏡、心導管檢查)等,都會有比較高的機會被感染。

目前國人若要到印度、巴基斯坦洽商、旅行,因健康情形不佳或突發意外,須緊急接受侵入性治療或檢查,建議回國後,應接受肛門拭子或糞便等篩檢。

此外,洗腎患者、罹患癌症、糖尿病者、免疫力差或正在使用免疫製劑治療者,若感染到NDM-1腸道菌,有可能引發較嚴重的併發症,是要特別小心的高危險群。


Q:如何因應多重抗藥性細菌的產生? 可自行購買抗生素或自行停用醫師處方開立的抗生素?


A:別以為多重抗藥性細菌、感染管制與你無關,這已經是全球性的公共衛生議題,只要有機會接觸到病人,生病或健康檢查時,接受侵入性的檢查或治療,都可能接觸到多重抗藥性細菌。

目前,台灣不只要擔心NDM-1腸道菌的挑戰,其他包括多重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以及抗萬古黴素腸球菌,也都是國內常見的多重抗藥性細菌。這些多重抗藥性細菌產生原因,與抗生素的不適當使用,以及國際間交流頻繁、多重抗藥性細菌的快速傳播有關。每個人應該做到的是,生病時不要隨便去買抗生素。若醫師在處方中有開立抗生素,一定要遵循醫囑,依處方開立劑量及時間使用,不可因症狀改善就自行停藥,以免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平常則要注意勤洗手。

醫院須提升感染管制層級,持續不斷地進行對院內抗藥性菌種的監測,審慎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加強手部衛生與落實醫療環境及器械的清潔和消毒,並確實採取適當的感染管制措施,防止多重抗藥性細菌在醫療機構內傳播。  



4種多重抗藥性細菌的比較

多重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

現況:醫院內多重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占金黃色葡萄球菌的60~80%

感染途徑:接觸感染

預防方式:勤洗手、院內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

可使用藥物:萬古黴素、得時高


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MDRAB)

現況:在加護病房,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占鮑氏不動桿菌60~70%

感染途徑:接觸感染

預防方式:勤洗手、院內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

可使用藥物:老虎黴素、克痢黴素


抗萬古黴素腸球菌(VRE)

現況:10年內,加護病房抗萬古黴素腸球菌,從占腸球菌小於3%,快速上升到25到30%

感染途徑:接觸感染

預防方式:勤洗手、院內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

可使用藥物:老虎黴素、采福適


多重抗藥性NDM-1腸道菌

現況:目前僅有1例帶菌者,尚無感染者

感染途徑:接觸感染

預防方式:勤洗手、院內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

可使用藥物:老虎黴素、克痢黴素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名醫問診專欄


  諮詢專家  

李聰明醫師

曾任:馬偕醫院感染科主任、馬偕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 

現任:台灣醫院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 、馬偕醫院醫務專員

專長:感染症、感染管制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