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2025

麥令琴醫師:有得醫,我們自費用了失智症新藥

麥家感情深厚。這次麥媽媽(左),施打失智症新藥,麥令琴醫師(後立者)跟妹妹(右),都很支持。(麥令琴醫師提供)

文,33教練  黃秀美


預估每年花費上百萬的兩款失智症新藥欣智樂、樂意保,在台開打。


麥令琴醫師是亞東醫院眼科部角膜專科主治醫師。麥爸爸麥繼強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教授,近80歲時,開始出現失智症狀。麥媽媽麥張愛華,則在80歲時被確診有早期失智症,並成為全台第一位施打失智症新藥「欣智樂」的病友,為了讓讀者能更了解失智症新藥,我們這次也採訪了麥媽媽的主治醫師亞東醫院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醫師。


麥令琴醫師說,「我父親年輕時,在美國念的是當時相當熱門分子生物學,香港中文大學開立後,邀請他從美國回香港當生物系的教授,期間也曾來台灣的中央研究院,擔任過訪問學者。他非常喜歡打網球是網球選手、網球校隊,退休後留在香港生活,也都還在打網球,行動敏捷。


大約2014年左右,我們發現他的記憶力不是很好、肢體平衡開始出狀況,中醫、西醫都試過,在香港知名的養和醫院做了正子(PET)檢查,疑似有早期巴金森氏症,後來運動、呼吸中樞,也陸續出問題,有多重系統性退化症,遊走在各科,症狀治療一段時間後,越來越惡化。因為我長期在台灣工作,就讓父親跟母親也來台灣一起生活。目前90歲的父親已經完全臥床,由看護跟母親長期照護。母親也在3年前被診斷出有早期的阿茲海默症。」


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醫師說,「麥爸爸是生物系教授,麥媽媽頭腦很靈活,麥令琴醫師自己是眼科醫師,她妹妹是律師,全家都很聰明。麥爸爸剛開始有點巴金森氏症,後來又有多重系統性退化症,這幾年開始臥床,到現在一直被照顧得很好,也很不容易。」


麥爸爸有失智症病史,麥家警覺性高,及早讓麥媽媽接受失智症篩檢


就因為麥爸爸有多年失智症相關病史。3年前,麥媽媽開始記性有些不好,常常會說記不起來,當時做了類澱粉蛋白正子攝影(Amyloid PET),結果是陽性,知道已經有過多澱粉樣蛋白在她的腦袋瓜裡面,是比較典型的阿茲海默症。

9/10/2025

甄瑞興醫師:年花百萬的失智症新藥,究竟誰適用?


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醫師(甄瑞興醫師提供)

文,33教練  黃秀美


最近每年得自費上百萬的兩款失智症新藥欣智樂、樂意保,在台上市。一聽說失智症,居然有新藥可以預防,大家的期待是很多的。最近亞東失智中心甄瑞興醫師的特約門診,就被想做失智症評估的病友塞爆了。最年輕的病友,僅有55歲。


失智症是一個症候群,可由會讓認知功能下降的很多不同疾病造成。其中,又以阿茲海默症最常見,早期症狀可能從短期記憶力減退,不記得最近剛發生的事情開始,逐漸全面影響到日常生活。目前研究認為阿茲海默症,可能跟類澱粉蛋白、Tau蛋白(Tau protein)沈積在腦部,造成腦神經細胞的退化、死亡有關。


先標記,再清除,失智症新藥能掃除腦中異常堆積的類澱粉蛋白


剛上市的兩款新藥,都是單株抗體,由靜脈注射給藥後,可標記腦中的類澱粉蛋白,再由人體的免疫機制清除。可用於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治療,延緩失智症的發生。


亞東紀念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醫師說,「阿茲海默症在65歲以上發病比較多,但在出現短期記憶減退的10、15年前,就已經有類澱粉蛋白異常堆積的情況。目前在亞東醫院實際接受失智症新藥施打的病友,都是70、80歲的長者,使用兩款新藥的病友,各占一半。」。


甄瑞興主任對失智症新藥的看法是持平的。由於兩款失智症新藥,每年自費額皆高達上百萬,每人心中一把尺,成本效益(Cost-Benefit)如何?注射後,也有腦部點狀出血、腦水腫的風險(risk),這都需要先經過詳細的評估,排除高風險族群後,才能決定要不要使用。

9/09/2025

吳博貴醫師:夜間骨頭痛,是生長痛,還是骨腫瘤?


文,33教練  黃秀美

圖,樹下繪本


你曾經睡到半夜,痛到醒過來嗎?你會因此向爸爸媽媽或師長求助?


正在快速長高的小朋友,有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叫「生長痛」,好發於6歲以上,發育中的學童及青少年,有可能出現夜間疼痛。但從骨頭長出來的骨腫瘤,一樣也會有夜間疼痛的症狀。往往是回到家,晚上九點、十點準備要睡覺,躺在床上突然痛起來,也有可能已經睡著,還會痛到醒過來。


中華民國骨肉癌關懷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臺北榮民總醫院骨骼肌肉腫瘤治療暨研究中心主任吳博貴醫師指出,「夜深人靜,小朋友說到膝蓋痛,大家通常會想到的是『生長痛』或是打球、運動傷害,很少有人會想到是骨腫痛。那兩者有什麼差異呢?首先,生長痛會有個特色,疼痛位置會跑來跑去。運動時,像是打羽球、打籃球,都沒有問題。


但如果是骨腫瘤的疼痛會在長出骨腫瘤的固定位置有持續疼痛,運動會加劇。有些小朋友會摸到有突出腫塊,這種原因不明的定點痛,強烈建議馬上先去骨科拍一張X光。尤其是當膝蓋、肩關節、骨盆旁的髖關節的同一位置,痛個不停時,要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