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說,「打疫苗就有如點光明燈。不是打了,就可以不生病。而是可以大病變小病。」 |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台灣人口走向高齡化,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每七人就有一人是超過65歲的年長者,預估2026年,更將晉升為超高齡社會,將有二成人口是超過65歲的年長者。
而根據衛生福利部所公佈的國人十大死因,也顯示肺炎已經連續三年,躍居十大死因的第三位,其中,約九成以上是超過65歲的年長者。位居十大因第五位的糖尿病,則約有八成以上是超過65歲的年長者。
這代表長輩們的預防保健越來越重要。但臨床上,有許許多多的年長者,常自覺「阮箇真勇」,連疫苗都不願意打,也常常覺得「打了還不是會感冒生病,那打幹麼?」。
曾經有個60多歲的阿伯糖友,一直很鐵齒,覺得自己很勇。平常血糖控制非常好、很認真運動,連感冒都很少,拒絕打疫苗。有次因為很喘,呼吸窘迫被插管送加護病房,打一般的抗生素,治療效果不好,後來才發現是感染了有抗藥性的肺炎鏈球菌肺炎。改用後線抗生素,足足住院了二、三個星期,才出院。
對於這些超級鐵齒又很勇健的阿伯們,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自有妙招。洪暐傑主任說,「我常常問阿伯們,平常會不會點光明燈?已經點了光明燈,是不是還是有代誌會不順?」
阿伯們通常會回,「光明燈當然要點。有點有保佑,可以讓大事變小事,小事變沒事。如果,沒點光明燈更嚴重。」
其實,打疫苗就有如點光明燈。不是打了,就可以不生病。而是可以讓大病變小病,小病變沒病。用這種阿伯們聽得懂的語言,更生活化的比譬法,舉例給他們聽。就不會一直在雞同鴨講,阿伯覺得很有道理。就會願意好好跟醫師商量要不要在流感季,施打流感疫苗跟有免疫記憶的肺炎鏈球菌疫苗來加強保護。
同時,阿公阿嬤們也常常捨不得花錢在自己身上,或擔心疫苗會有副作用。這時候,就輪到「金孫牌」出馬。
洪主任會跟這些對金孫惜命命的阿公阿嬤說,「金孫會『破病』,攏是大人從外面帶病菌回去,才會生病。老大人打預防針,不只是為了保護自己,是為了保護金孫,阮大人身體沒帶細菌,不會破病,金孫就不容易生病,抱金孫卡安心。這款肺炎鏈球菌疫苗,金孫二個月開始都可以打,有一定的安全性。」。
本文同步發表@聯合新聞網
諮詢專家
洪暐傑醫師
現職: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
專長:戒菸、預防醫學及疫苗接種、醫療人工智慧、骨質疏鬆症、三高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