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2013

邱正堂醫師:膽囊息肉、胃息肉、大腸息肉,跟癌症有關嗎?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膽囊息肉、胃息肉、大腸息肉,都是消化道常見的息肉,

為什麼消化道這麼容易長息肉?是因為吃錯東西嗎?

當發現消化道有息肉時,最好能夠馬上切除,以免罹癌?


息肉,泛指黏膜上的贅肉。人體有黏膜的位置,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都有機會長出像多餘贅肉的息肉樣病灶。


消化道是人類進食、消化、排洩的管道,食物從口腔到肛門,會與消化道接觸磨擦。由於現代人的飲食較油膩、難消化,讓食物停留在消化道的時間拉長,再加上膽固醇過高,都會使得消化道長息肉的機會增加。


而服用藥物,也有可能會增加消化道息肉的機會。舉例來說:當胃酸流入食道,形成胃食道逆流,會導致食道黏膜的受損與不適,治療上,有時會服用氫離子幫浦拮抗劑來減少胃酸,對於胃酸過多引起的胃食道逆流,治療效果好,但若持續長期服用時間超過一年,發生胃基底腺息肉(fundal gland polyps,按編:分泌胃蛋白酶的胃底腺增生,產生的息肉,絕大多數是良性)的比例也會增加。


臨床上,大腸息肉、膽囊息肉、胃息肉是消化道最常見的三大息肉。而消化道息肉,也有不同的類型,大致可分為從肌肉層或黏膜層中長出來的腺肌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因感染發炎結疤,產生的發炎性息肉,以及,最有癌變可能性的腺瘤狀息肉。


以台灣每年約有一萬四千多人罹患,已連續五年,蟬連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最高的大腸直腸癌為例,有近九成五是腺癌,是由正常的黏膜,先發展成腺瘤狀息肉,再逐漸進展成腺癌。


本周由專精消化道保健的邱正堂醫師,分享正確看待消化道息肉的關鍵之道。


關鍵一:消化道有息肉,不能與癌症劃上等號


已開發國家含台灣,五十歲以上的男性約有二成到二成五有大腸息肉,相當於每四到五人中,有一人有大腸息肉,女性較男性略低,也約佔一成五到二成左右。


但即使是有大腸息肉,也不表示會得大腸直腸癌,這是取決於息肉大小、型狀、與組織學的分類等等。


在小型的大腸息肉中,最常見的息肉是增生性息肉,其次,才是發炎性息肉與有癌變可能性的腺瘤狀息肉。但在大型的大腸息肉中,腫瘤狀息肉的比例,則大幅增加。


而胃息肉中,絕大多數是增生性息肉與胃底腺息肉。腺瘤狀息肉,僅佔五至七%左右。膽囊息肉,六成是因膽汁中的膽固醇、脂肪形成的膽固醇性息肉,二成到二成五是腺肌性息肉,一成是發炎性息肉,腺瘤狀息肉,也僅佔四到五%。


關鍵二:消化道有息肉,不一定有症狀


大多數的胃腸道息肉,沒有症狀,是在健檢時作內視鏡檢查時,意外被發現,但有少數長在胃部、乙狀結腸、直腸、肛門的增生性息肉,因息肉本身的血管多,較可能會出血,而有解黑便、血便、肛門出血的症狀。大型的腺瘤狀息肉,也有可能出現類似的症狀。


即使是無症狀的胃腸道息肉,也會建議在作內視鏡檢查時,直接作切片,目的是診斷息肉的分類,再視切片的結果,決定治療的方式。


舉例來說:有癌化可能性的腺瘤狀息肉,當然會建議儘量切除,以絕後患。增生性息肉,雖癌化的機會不高,但易有胃腸道出血的狀況,通常也會建議切除,在作完治療性內視鏡切除手術的二十四小時到七天內,有少數患者可能會有胃腸道再度出血的情況,不建議一作完切片,就安排出國行程,以免,臨時有出血狀況時,無法及時處理。


若是腸胃道息肉太大、容易大出血,或是角度不佳,無法以治療性內視鏡切除時,則可改採腹腔鏡手術或剖腹手術。


膽囊息肉,通常也沒有症狀,若是影響膽囊排空功能或膽囊息肉卡到膽囊出口時,會在進食後數小時,出現上腹部或右上腹持續性的腹痛,則有機會引起急性膽囊炎,需作膽囊的切除。


若是○.五到一公分的無症狀膽囊息肉,未合併膽囊結石時,建議每三到六個月作腹部超音波追蹤檢查。超過二公分的單顆膽囊息肉,或膽囊壁厚薄不一且有浸潤現象時,有較高的比例是癌化可能性高的腺瘤狀息肉,也會建議作膽囊的切除。一公分到兩公分,則會視情況考慮是否切除。


關鍵三:消化道有息肉,與生活型態有關


怎麼避免長消化道息肉?目前認為現代人的胃腸道息肉是因食物與消化道接觸磨擦的時間拉長有關,若能夠採取高纖飲食,不抽菸、少飲酒、少吃油膩難消化的食物,飯後適度運動,可促進腸胃蠕動,讓食物排空時間縮短,可能有助於減少胃腸道息肉的產生。


膽囊,是儲存膽汁的器官,雖沒有食物通過,但當膽汁中的膽固醇過高時,也會讓膽囊長息肉的機率大幅增加,建議可採取清淡的飲食,膽囊也較不會因為要消化過多高油高熱量的食物,而需要強力收縮來釋出膽汁,可減少膽囊的負擔及發炎的機會。


而與腰圍粗,密切相關的新陳代謝症候群與糖尿病,也會增加大腸息肉症的風險。好好控制腰圍及體重,也很重要。


保健:消化道保健三要訣

常吃太油、高膽固醇、難消化的食物,會延長腸胃道的消化時間,讓食物與消化道接觸磨的時間拉長,肥胖、腰圍粗,都會使得消化道長息肉的機會增加。


Tip1:多吃蔬菜水果,蔬果中的纖維,可促進腸胃道蠕動,加速胃腸排空。

Tip2:晚餐建議要清淡,飯後半小可適度運動,腸胃的蠕動,也會增加。

Tip3:女性腰圍八十公分以下,男性九十公分以下,較不會增加大腸息肉風險。


  諮詢專家  

邱正堂醫師

經歷: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理事、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醫學會監事

現任: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主任、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常務理事、台灣胰臟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醫學會理事、台灣小腸疾病同好會會長

專長:胃腸道內視鏡治療及內視鏡超音波的臨床研究、胃酸逆流食道炎、食道癌、胃癌、胰臟癌


本文同步發表@商業周刊1340期名醫問診專欄


延展閱讀: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