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2024

趙舜卿醫師:瘦小食欲差,缺鋅怎知道?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樹下繪本


常常吃不下飯,胃口不好,身材又特別瘦小,並不如想像中少見。根據最新公佈《2017年到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的研究報告顯示:台灣七到十二歲的小朋友中有10.1%過輕,也就是說十個小朋友中,就有一位過輕。


開設兒童營養門診達二十多年的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趙舜卿醫師說,「缺鋅一直是國際兒童營養研究的重要議題。而體型瘦小是學齡前和學齡兒童會看營養門診常見的原因,我們在進行營養檢查時也發現,挑食、瘦小、營養差的孩子,約四成有血中鋅濃度較低的情況比正常體型小朋友缺鋅的比例高出二倍以上。在腸胃受損的小朋友中,缺鋅的比例也不低。經過連續三個月到半年,給予每日十毫克的補充後,對提升食欲、增加體重有幫助。」


鋅在人體的微量元素的含量,僅次於鐵是人體合成許多重要酵素的輔酶。缺鋅會導致生長遲緩、傷口不容易癒合、免疫力差、味覺異常,可以說,從頭到腳的頭髮、皮膚、指甲、腸胃的健康,都需要有「鋅」的參與。跟缺鐵一樣,缺鋅也會影響發育,導致掉頭髮、皮膚炎、指甲變形等等。


趙舜卿醫師表示,「當小朋友有腸胃道的疾病,像是胃食道逆流、腸胃潰瘍、急性腹瀉、麩質過敏時,疾病本身或使用藥物,都有可能導致吸收營養的小腸絨毛受損,缺鋅的比例也不低,在治療這些腸胃道疾病時,若能夠同時補充適量的鋅,也能改善病情。但要注意的是,並不是體內鋅濃度越高,就對身體健康越加分。」


在門診上,也曾遇過小朋友長期服用成人劑量(約三十毫克)的鋅,導致體內鋅過高,誤吃大量的鋅可能會有鋅中毒現象出現噁心、嘔吐、脫水、嗜睡等不適症狀。因此,若長期偏食、身材瘦小或有腸胃疾病,懷疑有「缺鋅」的困擾,建議先與兒童腸胃科醫師討論後,在早上體內鋅濃度較高時,抽血檢驗血中的鋅濃度,若兒童確定有缺鋅,再補充適當的劑量(依兒童不同年齡約五到二十亳克)的鋅,並定期追蹤體內鋅濃度及生長曲線的變化。


此外,由於鋅鐵主要都是在人體的十二指腸及空腸吸收,銅則主要在人體的胃與十二指腸吸收,過量的鋅會跟鐵或銅互相競爭吸收。兒童同時是缺鐵又缺鋅時,建議鋅跟鐵補充要間隔至少二小時分開服用。


Q:哪些天然食物含鋅?吃天然食物會有過量的危險?

A:含鋅量較高的動物性食物,如:牡蠣、生蠔、瘦紅肉、白肉、甲殼海鮮類,內臟、蛋和魚等。而含鋅量較高的植物性食物如小麥胚芽、全穀類、堅果類如南瓜子、杏仁、腰果、松子等。


若對甲殼海鮮類有過敏的兒童,欲攝取含鋅量較高的食物,瘦紅肉、蚵仔、生蠔、蛋、豆類、堅果類、全穀類是不錯的選擇。動物性的鋅比植物性的鋅較易為人體吸收。天然食物中的鋅,不像營養補充品那麼容易有過量的情況。


本文同步發表@國語日報科學版


本文作者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

目前是《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男人看不見的敵人:攝護腺癌



認同《名醫一點通》,歡迎請我喝咖啡:請掃描街口支付的名醫一點通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