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2025

盧俊瑋醫師:藥物服用後起疹子,該停藥嗎?

立即性的藥物過敏(上):在初次使用藥物,服藥一小時內,出現過敏症狀生。有可能全身蕁麻疹、血管性水腫。若有血壓低、喉嚨水腫、呼吸困難,可能會發生危及生命的過敏性休克,需急診就醫。

藥物過敏,可分為「立即性」及「延遲性」兩種。

延遲性的藥物過敏(下):可能在單次或連續多次服用藥品後,在數小時或是好幾天或更久後發生。有可能會出現瀰漫性紅疹、固定性藥物疹,少數有嚴重的全身性紅斑、水泡與黏膜發炎潰爛,需提高警覺。


文,33教練  黃秀美

圖,樹下繪本


你曾經因為服用藥物而出現起疹子,或其它身體不舒服的過敏症狀嗎?


藍橙相間的腸溶膠囊是黴漿菌肺炎、青春痘感染常用藥。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藥物過敏中心盧俊瑋醫師,本身就是藥物過敏專家。今年初他的小女兒,在服用一顆治療黴漿菌肺炎的藥物後,在半小時內,全身起又紅腫又癢的蕁麻疹斑塊、呼吸不順而馬上送急診,經過緊急治療後,症狀才有驚無險的解除。


立即性藥物過敏(愛皮客盧俊瑋醫師提供)

就算自己是藥物過敏的專家,但當孩子也發生立即的藥物過敏時,身為父親,他當然是非常緊張的。


盧俊瑋醫師說,「如果是像我家小女兒一樣,第一顆藥吃下去全身很快起疹子,出現劇烈搔癢、有如浮雕的紅疹塊,很有可能是立即性的藥物過敏(Type I hypersensitivity),通常是初次使用藥物,就出現過敏症狀,且在服藥一小時內發生。有可能全身蕁麻疹,須馬上停藥。萬一,同時有血壓低、喉嚨水腫、呼吸困難,有可能會出現危及生命的過敏性休克,一定要趕快去急診就醫,不能延誤。」


如果是藥物已經服用二、三天後,才開始起疹子,也沒有呼吸道症狀,則不見得是跟此藥物有關,建議與主治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是否要停藥。


就算有家族性的藥物過敏,每個人的發作時間、症狀表現,也有可能不一樣。除了立即性的藥物過敏,盧醫師自己在服用跟小女兒同樣成份的藥物後,也曾在服用一個月後,在皮膚上出現黑紫色斑塊的固定型藥疹。

延遲性的藥物過敏會在皮膚上出現黑紫色斑塊(愛皮客盧俊瑋醫師提供)


這是另一種更常見的藥物過敏表現,屬於延遲性的藥物過敏(Type IV hypersensitivity),可能在單次或連續多次服用藥品後,在數小時或是好幾天或更久後發生。若高度懷疑是藥物過敏,也同樣會建議未來應避免服用。


身為藥物過敏專家,本人跟家人都曾有過藥物過敏的經驗。盧醫師分享,大家聽到「藥物過敏」、「副作用」這些說法,很容易會覺得心驚膽跳。但藥物是用於治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了解又誤用。若能多一分理解,多與醫師討論,就能少一點焦慮。



QA時間:


Q:「藥物過敏」跟「副作用」有何不同?


A:藥物過敏跟體質有關,確定會過敏的藥物,必須記錄下來,並避免日後再服用。


副作用,通常跟用量有關,用量越高,越有機會出現副作用,但不見得會發生。有些副作用,例如:「光敏感」,是指服用藥物期間,皮膚有可能對陽光更敏感而變紅變黑,甚至,出現曬傷脫皮、起水泡的症狀。若能在服用藥物期間,做好防曬,不要在大太陽下曝曬,有機會避免此副作用的發生。


有「光過敏」副作用的藥物,服用期間要注意防曬。


本文同步發表@國語日報科學版


  諮詢專家  

盧俊瑋醫師

現職: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

專長:藥物過敏及標靶化療藥物皮膚不良反應


 延展閱讀  

青春痘、黴漿菌肺炎常用藥,第二代四環素該怎麼服用會安全有效?為何吃完,不可馬上躺平?



本文作者


33教練  黃秀美,現為健康專欄作家、名醫一點通  •  健康網  主筆。















《國語日報.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專欄作者。

曾任《實和聯合診所》媒體公關、《明日報》及《台灣壹週刊》健康組記者。

部落格:名醫一點通
FB社群:名醫一點通




著作:《146位名醫問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