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2012

洪志宏醫師:股神得攝護腺癌不用治療?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隨著平均壽命越來越長,高齡的早期攝護腺癌患者,需不需要積極的作放射性治療,或是侵入性更高的手術治療,一直是個很熱門的討論議題。


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屬於局部治療的一種,指的是以直線加速器所發出的高能量X光射線(即光子)來進行癌症的治療。與影像檢查中的X光最大差異在於使用的能量更高,穿透力強,可殺死位於體內深部器官的癌細胞。治療時,跟拍X光一樣,即不會有觸電的感覺,也不會有灼熱感。到底攝護腺癌的放射線治療怎麼做?以下是洪志宏的問診。

4/19/2012

汪作良醫師:盧彥勳落枕不是睡覺引起?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明明是坐在電腦桌前辦公,並沒有躺著睡覺,頸部卻出現類似「落枕」的頸部肌肉痠痛症狀。或是,三天兩天,落枕常常反覆發作,實在很困擾。


落枕是上班族常見的肩頸痠痛問題,輕則兩到三天,重則是一到兩週,即使不治療,大多會自然痊癒。前者,常是睡覺時的姿勢不良,導致肌肉過度收縮缺氧而產生痠痛的症狀,會有明顯的肌肉痛點。後者,與頸椎的椎間盤膨出有關,常會痛到頸部無法轉動,連睡覺都會痛。到底落枕該怎麼辦?為什麼常會反覆發生?以下是汪作良醫師的問診。

4/12/2012

蔣永孝醫師:無法避免的腦外傷,為何要保護後腦勺?

腦外傷導致的腦出血,不一定在第一時間能夠察覺,家人要持續密切注意


文,黃秀美

最近注意到二個新聞,一個是服貿抗議中,一位醫師被鎮暴警察以短警棍打中後腦勺,抽搐翻白眼的意外事故。

另一個則是日本80年代偶像女性中山美穗,傳出難忍老公辻仁成,在五年前因腦部血塊開刀,性情大變,從原本的粗曠短髮型男,變得一個不男不女的長髮中性人,有可能會走向分手之路-

這二個新聞,都跟腦傷有關。

在台灣,因頭部外傷所引起的腦損傷Traumatic BrainInjury,TBI,最常見的兩個原因,一是交通意外,尤其是騎摩托車的車禍;二是從高處跌落。

倘若外來的力量,沒有完全被頭皮、頭骨吸收,就會造成腦組織的傷害。

由於腦部是人體的最高指揮中心,即便是輕度腦外傷,也約有一成五到兩成的患者,會出現頭痛、頭暈、睡眠、注意力、記憶力及平衡問題(如走路不穩)等後遺症。

人的顱骨內部,以額葉、顳葉的尖銳處最多,當腦部受傷時,靠近前額的額葉、耳朵附近的顳葉,最容易產生撕裂傷。額葉掌管衝動控制,有如行為的煞車;顳葉則與記憶力、情緒反應有關。

額葉受傷的病人,行為模式有可能會像小朋友一樣,說話很直接,不受社會行為約束;而顳葉受傷的病人,可能會記憶力不好,從很安靜變得很急躁,也有可能從急性子變成慢郎中,讓家屬覺得病人性格大變,好像變成另外一個人。

這是腦外傷,讓人的腦子故障了,而非惡意的挑釁。如果家人無法體諒,衝突往往會越演越烈,難以收拾。

如果是無可避免的頭部撞擊,到底該先保護那裡?答案是「後腦勺」。因為,後腦勺最接近腦幹,腦幹控制呼吸、心跳等生命中樞,萬一腦幹受損,造成腦死及致死的機率最高

當腦部受傷時,第一個需要了解的是,病人當下有沒有昏迷。昏迷,就像電腦當機、斷電。沒有昏迷,代表進到腦組織內的能量比較低,較不會損傷到腦神經的功能。昏迷時間越久,代表進到腦組織內的能量越高。

有許多腦傷病人在剛受傷時,人是清醒的,做電腦斷層檢查,腦中也沒看到血塊,可後來的病情,卻急轉直下,主要是因為腦組織在受傷後會逐漸腫起來,或是有延遲性的腦出血,讓顱內壓升高。

顱內壓升高,有可能會讓心臟的血液,沒辦法順利送進腦部,影響到腦血流,造成腦缺血,通常會在受傷的二十四時內達到顛峰,且病人常因神智改變,無法自我察覺,家屬和同伴的陪伴及警覺心相當重要。

若發現病人合併有頭痛、嘔吐,或是講話像喝醉酒、含糊不清,或是怎麼叫喚都愛理不理,單側手腳無力,可能代表顱內壓升高、病情開始有變化,建議應再次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及處置。

到底腦外傷對腦部的影響程度如何?一般約須密切觀察三個月左右,才能確認,這段期間,特別需要家屬的留心。

4/05/2012

溫哲昇醫師:林書豪膝傷非得動手術?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根據健保局的統計,台灣地區,每年光是作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即高達二萬人次以上。與膝關節治療相關的醫療費用,包括藥費、關節鏡手術、人工關節置換、口服葡萄糖胺、玻尿酸注射等等,每年更可高達上百億。



位於大腿與小腿間的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由大腿的股骨、小腿的脛骨,以及前膝一塊三角形的髕骨(俗稱膝蓋骨)所組成,股骨及脛骨間的半月軟骨,猶如膝關節的避震器。而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如:大腿的股四頭肌)、髕骨韌帶、前後十字韌帶,則具穩定膝關節、提供支撐力的效果。為什麼膝關節這麼容易出狀況?該怎麼做好保養?以下是溫哲昇醫師的問診。